此诗《佚老堂为江州陶宣德题》由宋代诗人沈括所作,描绘了一位隐士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与心境转变。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居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以及其对过去行为的反思与觉悟。
首句“暂来林下问栖迟”,描绘了访客偶然来到幽静的林间,寻求片刻的宁静与思考。次句“已觉绦然悟昨非”则表达了访客在自然的怀抱中,心灵得到了洗涤,对过去的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反省。
接着,“卧起见山宁用买,门墙无物可人挥”两句,进一步展现隐士的生活态度。他以山为伴,无需外物的装饰或追求,内心平和自足。山川自然成为了他生活的全部,无需额外的购买或挥霍。
“茵连细草才容藉,淀染浓岚欲堕衣”描绘了地面覆盖着柔软的草地,浓雾仿佛要浸湿衣裳,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这不仅体现了环境的优美,也暗示了隐士心境的纯净与超脱。
最后,“佳士要当怜寂寞,不应全为折腰归”表达了对真正贤士的理解与尊重。真正的隐士并非完全逃避社会,而是选择在孤独中坚守自我,保持内心的自由与独立。这种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既是对自身追求的肯定,也是对他人选择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隐士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与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