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诗人周恩绶的《庚寅秋感(其一)》,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志向的抒发。
首句"早见妖星作作芒"以星象隐喻战乱之兆,"妖星"象征不祥,"作作芒"形容其光芒闪烁,暗示了动荡不安的气氛。次句"惊心烽火照伊凉"进一步强调战争的紧张,烽火连天,照亮了边疆地区伊凉之地,让人心生恐惧。
第三句"风悲草木千山月"通过自然景色渲染出凄凉的氛围,风声悲鸣,草木在月光下显得孤独,千山万壑更显寂寥。第四句"野肃貔貅万灶霜"描绘了军队严整的军容,"貔貅"象征勇猛的战士,"万灶霜"则暗示了行军生活的艰辛。
第五句"笳角试凭刘越石"引用刘琨抗击胡虏的典故,表达诗人欲效仿古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第六句"旌旗谁识郭汾阳"借郭子仪的威名,表达自己渴望得到认可和重用的愿望。
最后两句"飞刍挽粟筹非易,牛马还应忆武乡",诗人感慨战争物资调度不易,同时也寄寓着对和平与民生的关注,以及对古代名将武乡侯诸葛亮的怀念,暗含自己希望以智慧和勇气来平定乱世。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时局的忧虑,又有个人的壮志豪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尚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