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托意深深未敢言,回灯乍复忆消魂。

远山近莫浮眉色,莲子初开隐笑痕。

可代忘忧书满幅,避人私语月当门。

孤情恰共兰心婉,欹笔凝思坐小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含蓄的意象构建,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心境与微妙的情感波动。首联“托意深深未敢言,回灯乍复忆消魂”中,“托意”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无法直接表达,“回灯”与“乍复”则描绘了思绪在回忆与现实间反复跳跃的状态,“消魂”一词更添了几分情感的哀愁与失落。

颔联“远山近莫浮眉色,莲子初开隐笑痕”运用自然景物来映射情感,远山之静默与近景之微妙变化,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复杂与细腻,而“莲子初开隐笑痕”则以莲花的生长过程隐喻情感的萌芽与变化,同时“隐笑痕”三字巧妙地将微笑的痕迹与情感的细微波动联系起来,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

颈联“可代忘忧书满幅,避人私语月当门”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通过“忘忧书”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而“满幅”则强调了这种愿望的强烈与广泛。后半句“避人私语月当门”则描绘了一种在月光下秘密交谈的情景,既体现了诗人情感的私密性,也暗示了与外界的隔阂与逃避。

尾联“孤情恰共兰心婉,欹笔凝思坐小轩”收束全诗,以“孤情”呼应开头的情感深沉,与“兰心婉”形成对比,兰花的高洁与诗人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自我慰藉。最后,“欹笔凝思坐小轩”则以动作描写收尾,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深陷思考、独自面对内心世界的状态,整个画面充满了宁静与深沉的美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和自然景物的巧妙运用,构建了一个充满深意与美感的世界,展现了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体验,以及在孤独中寻找自我慰藉的过程。

收录诗词(390)

凌义渠(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感(其一)

何处相关觉可怜,眉痕依约晓灯前。

早知妾命轻于叶,便入欢场也黯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杂感(其二)

翻因憔悴识容姿,病到披离好自持。

欲订同心愁决绝,花开风里不多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柳枝词(其一)

一枝低趁却沾尘,不耐封姨作色嗔。

好把愁丝收拾尽,章台容易逐他人。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柳枝词(其二)

几度更衣未忍辞,回眸那敢说恩私。

乍思怜母还怜婿,背立无言独忖时。

形式: 词牌: 杨柳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