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松柏不受彫,此亦易知耳。
须看竹有筠,与松相表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和靖州判官陈子从山水图十韵·松径晚步》中的片段。诗人以松柏和竹子为题材,表达了对坚韧不屈品格的赞美。"松柏不受彫"描绘了松柏在严苛环境中依然挺立的姿态,"此亦易知耳"强调这种坚韧是显而易见的。接着,诗人通过"须看竹有筠",将视线转向竹子,竹子的坚韧同样体现在其节节高升、清白如玉的特性上,"与松相表里"则意味着两者的精神相互映照,共同构成了高尚人格的象征。整体来看,这首诗借景抒怀,寓言深刻,赞扬了人应具备的刚直不阿和高洁情操。
不详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士非耕钓者,而从蓑笠翁。
人生贵适志,莘渭亦时中。
怀人得清晤,此乐浩无期。
剡溪兴尽返,未喻伐木诗。
外物羁絷人,无退亦无遂。
愧彼自由身,朝发夕予至。
金銮坡上疏开边,梦也非与三十年。
世事烟埃缘手尽,正邪二字在遗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