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七首(其六)

北引黄河入宿河,下栽鹿角起层波。

城中待哺一万户,咫尺南船那得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翻译

引导黄河水流入宿河
在河底种下鹿角般层层叠起的波纹

注释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流,象征力量和生机。
宿河:古代河流名,此处指特定的水域。
鹿角:形容波浪形状,比喻河水起伏。
城中:城市内部。
待哺:等待食物,此处可能指依赖河水生活的人们。
一万户:极言人口众多。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南船:南方来的船只,可能暗示外部援助或商品。
那得过:怎能通过,表示困难或不可能。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战乱之际,军事布防与民众困顿的诗歌。首句“北引黄河入宿河”展示了军队如何利用地理环境进行战略部署,将黄河之水引入宿河,以此作为天然屏障或防线。这一手法在古代战争中颇为常见,通过改变自然环境来达到军事目的。

接下来的“下栽鹿角起层波”则形象地描绘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鹿角可能是用来构筑防御工事的材料,层波则是水流被阻挡后的结果,这两者交织在一起,不仅展示了军事行动的强烈动感,也暗示了一种力量与冲突。

“城中待哺一万户”转而描绘了战争对平民生活的影响。待哺,即等待着哺乳之幼儿,代指家庭和生活的一般景象。一万户则显示了城市内庞大的人口规模,这些人因为战乱而困在城中,生活受到严重威胁。

最后,“咫尺南船那得过”表达了战争导致的交通断绝和民众的无奈。咫尺,即指非常短暂的距离,通常用来形容极近;而“南船”,则可能是指希望或逃离之路。这句话意味着尽管距离很短,但因为战乱,即便是极近的距离也无法逾越。

整首诗通过对军事行动、自然环境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战争带来的巨大影响和人民的深重苦难。

收录诗词(10)

时少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书事七首(其五)

高帝神灵未可诬,至今陵柏尚扶疏。

小臣眼有一石泪,准拟北来都破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书事七首(其四)

莫为蒲骚举高趾,边情转眼又千回。

吴房小败宁非计,防后飞军雪里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书事七首(其三)

特地今年荷主恩,储胥百万给诸屯。

张彝自向河南死,怀朔惊翻贺六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书事七首(其二)

共说曾公有府城,殿前数日净边尘。

白麻宣受人争看,宝马高秋报主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