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黄克晦的《后出塞送陈季立防秋》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日的画面。"朔风边月蓟门秋",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北方边关的肃杀景象,寒风吹过,明月高悬,显示出边地特有的荒凉与冷寂。"画角呜呜百尺楼"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氛围,画角声在高楼上回荡,凄厉而悠长,象征着战事的紧张和离别的哀伤。
诗中主人公陈季立身披战甲,频繁献策,显示出他的忠诚与责任感。"自著戎衣频上策"表达了他对国家的热忱和对军事的积极参与。然而,"三年不起别家愁"则揭示了他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家庭的牵挂,尽管职责在身,但那份离别之苦却持续了整整三年,足见其情感的深沉和坚韧。
整首诗通过边塞景色和人物活动,展现了戍边士卒的艰辛生活和复杂情感,既有壮志豪情,又有家国之痛,具有鲜明的边塞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