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其十七)

圣人处忧患,微言在明夷。

世人昧独处,悔吝相与期。

君看文毛豹,隐雾南山陲。

寄言狂驰子,曷用此道推。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鸿的《感秋》系列之一,通过对比圣人的智慧与世人的迷惑,探讨了独处与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首句“圣人处忧患,微言在明夷”以圣人为引,指出圣人在面对忧患时,能从细微的话语中获得智慧。这里的“明夷”出自《易经》,象征光明被遮蔽,暗喻在困境中寻找真理。这句诗暗示了圣人能够在逆境中发现真谛,而这种智慧往往隐藏在看似平凡的话语之中。

接下来,“世人昧独处,悔吝相与期”则揭示了普通人在面对生活时的普遍困惑。他们未能理解独处的价值,常常在后悔和遗憾中度过时光。这里强调了独处对于个人成长和自我反思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人未能充分利用这一机会的惋惜。

“君看文毛豹,隐雾南山陲”通过比喻,将文毛豹隐匿于南山之雾中的形象与前文形成呼应。文毛豹的隐匿象征着智慧和力量的潜在状态,只有那些能够洞察并欣赏这种状态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其价值。这句诗鼓励读者像文毛豹一样,学会在隐秘之处寻找力量和智慧,而不是盲目追求表面的显赫。

最后,“寄言狂驰子,曷用此道推”是对那些追求速度和外在成就的人的告诫。它提醒人们,真正的智慧和力量往往不在于外在的表现,而在于内心的平静和对真理的追求。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呼吁人们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加重视内在的成长和自我反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圣人与世人的不同态度,强调了独处、自我反省以及内在成长的重要性。它鼓励读者在忙碌和喧嚣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去探索和领悟生活的真谛。

收录诗词(554)

林鸿(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秋(其十八)

圣人立名教,朋友居人伦。

异体相谋合,惟德可为邻。

何如便佞子,婉娈来相亲。

昔为金与兰,中道若参辰。

投以明月珠,按剑反见嗔。

对面隔山岳,欲达路无因。

数疏既有戒,昌言迹非真。

惟应管鲍交,此道恒自信。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感秋(其十九)

圣哲尚中道,大哉美随时。

出处虽殊途,久速与运期。

莘野方释耒,九五以为师。

西山去不返,殷士宁食薇。

鸿鹄横九霄,鹪鹩安一枝。

物类同如此,子心何所疑。

形式: 古风

尧阶

伊昔陶唐氏,垂衣贵无为。

所存昏垫忧,焉知宫室卑。

土阶一何陋,荒芜任茅茨。

虽云三尺崇,足仞千载基。

陟降趋四岳,摄升朝百揆。

雍容揖让间,庶绩皆咸熙。

彼昏琼其台,惟狂瑶其池。

乱阶一以启,颠踬良在兹。

吾闻大圣人,广居宅八陲。

礼门既大辟,义路亦载驰。

居处虽俭素,德业乃巍巍。

勖哉后来人,可以为箴规。

形式: 古风

西狩

颛顼闭天地,玄冥始司冬。

明堂敞八水,井邑閒九农。

东鲁考王制,西狩收岁功。

天仗列钜野,云师掩象蒙。

鸣钟天地震,列焰川原红。

置张六合窄,囊括九有空。

熊罴既股栗,豺虎无留踪。

夫何玄枵精,亦困锄商弓。

五趾运坤轴,孤触鸣苍穹。

举武中矩度,流音若黄钟。

虞人一惊告,尼父心已恫。

瑞物际颓运,嗟哉吾道穷。

遗经告文成,笔削垂至公。

飞霜砺斧钺,白日开鸿濛。

感叹终绝笔,千古来悲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