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末明初诗人黄玠的《吴兴杂咏十六首·其十四·黄龙洞》描绘了一幅干旱时节的景象。首句"旱日赤如火"生动地刻画了烈日当头,酷暑难耐的场景,仿佛太阳炽热得如同火焰一般。接下来的"黄龙呼不应"则借用了神话中的黄龙,暗示降雨的期盼,然而龙并未回应,暗含干旱无雨的无奈。
"摇石动云气"通过奇特的想象,写石头似乎在微风中摇曳,带动着稀薄的云气,营造出一种期待雨水降临的氛围。"听松作雨声"则是诗人的一种心理投射,即使听到松涛声也误以为是雨声,表达了对甘霖的极度渴望。
最后两句"怅望但空归,何以慰深情"直抒胸臆,诗人满心惆怅,只能空自眺望,不知如何才能缓解内心的焦渴和对雨的深情期盼。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