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二首(其一)

寒日照旸谷,渐中光乃舒。

光舒寒色敛,万物承欢娱。

日入松景促,猋风集吾庐。

气序有变化,此理无同殊。

鄙夫鲜克终,贤士慎厥初。

心节不可渝,宠眷从戚疏。

所矢定夙昔,生死安须臾。

周公感风雷,岂在蔡叔诛。

孺子终不悟,金縢胡为乎。

忠佞为自知,讵更问荣枯。

荣枯自天泽,消息还江湖。

明昧任宵旦,寒煦观乘除。

身名付天下,吾心安可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界的日出日落、气候变化为引子,探讨了人生的道理和道德的坚守。诗人通过描述自然界的变化,寓意人生也有其规律与变化,强调了“气序有变化,此理无同殊”的观点,即世间万物都有其自然规律,人生亦然。

接着,诗人将话题转向个人修养与道德选择,提出“鄙夫鲜克终,贤士慎厥初”,意指普通人难以始终如一地保持高尚品德,而贤能之士则能在初始时就谨慎行事。这反映了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

“心节不可渝,宠眷从戚疏”强调内心的道德准则不应随外界环境或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即使面对权力与宠爱,也应保持清正廉洁,不受外界影响。

“所矢定夙昔,生死安须臾”表达了对承诺与责任的重视,无论生死,都应坚守自己的誓言与初心。

“周公感风雷,岂在蔡叔诛”引用历史典故,说明真正的领袖或智者,其影响力远超单纯的惩罚,如周公通过感化而非直接惩罚来实现治理,体现了以德服人的智慧。

“孺子终不悟,金縢胡为乎”则感叹年轻一代未能理解前辈的教诲,金縢(古代封存重要文书的竹简)虽存,却无人开启,暗含对后人缺乏领悟与传承的忧虑。

最后,“忠佞为自知,讵更问荣枯”强调忠诚与奸佞的本质在于个人内心,无需外界评价来判断,体现了对个人道德自觉的强调。

“荣枯自天泽,消息还江湖”指出荣华与衰败是自然规律,如同江河湖海的潮起潮落,无法人为控制,暗示人生起伏也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

“明昧任宵旦,寒煦观乘除”表明无论昼夜、冷暖,都应顺其自然,体现了顺应自然的态度。

“身名付天下,吾心安可诬”总结道,个人的名声与成就应由天下人评判,但内心的真实与道德不应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珍视与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现象的描绘,引申出对人生哲理、道德修养、个人责任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与道德追求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727)

释函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长歌行二首(其二)

虑远百年短,情捐一夕长。

忧时问牛喘,遗身调象狂。

彼此不相知,论绪若参商。

但观三春泽,转盼成秋霜。

时雨不终宵,驱云乘朝阳。

天既不可测,人亦何能量。

先主称仁后,顾托誓不忘。

恢土限益州,竟以危刘璋。

宁我负天下,孟德真豺狼。

忍心杀文举,厚遇关云长。

慈暴出入机,善恶岂有常。

利欲从中来,一滴溃川坊。

事理谁合离,寤寐各弛张。

形神互主宾,断续趋彭殇。

茫茫世上人,买药诬韩康。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相逢行

仗剑走平原,结客少年场。

冲突烟尘里,横戈枕长杨。

金盔换美酒,击筑官路傍。

忽驰大将檄,扶醉骋鞭缰。

慷慨誓捐躯,神武威八方。

饮马长城窟,悲歌动杞梁。

功成万骨枯,谁复念玄黄。

凯旋宴太平,王侯册朝堂。

万骑绕辕门,云旗摇日光。

叹息游侠儿,一朝名播扬。

走卒无白衣,夹路皆笙簧。

夜饮彻晨鸡,银烛照垂珰。

梦里见单骑,插羽驰君王。

方悔飞鸟尽,良弓不善藏。

慑慑荡神魂,觉后犹徬徨。

此岂平日心,自古多奇殃。

富贵人侧目,不如归故乡。

故乡有宗族,长幼携相望。

卖剑买黄犊,畎亩追羲皇。

农隙课子孙,诗书出贤良。

贤良知外物,身世能两忘。

荣华鲜克终,宁澹性乃常。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陇西行

世岂无贤才,识寡昧所从。

遂令当路子,低昂槃涧中。

自昔重华氏,畎亩行将终。

吕望钓渭川,八十守固穷。

苟无唐与周,高栖竟乔松。

许由藉神尧,千载景遐风。

隐显恒因人,名实无异同。

贤圣不逢时,形迹如飘蓬。

揽辔遍中野,所见多樵农。

形式: 古风

东门行

相送出东门,生死各不知。

人生匪金石,保有重会期。

酌酒尽今夕,中心多所悲。

新好讵勿谐,猥未经岁时。

倾盖难如故,百然犹一疑。

风雨复晴霁,白日成阴霾。

眷言怀夙昔,始终思旧知。

往见管鲍交,旷久情易移。

岂况千万里,寒暑更相违。

此语安可道,默默空自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