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史谨的《中秋夜对月》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夜景象。首句“一池树影压青天”通过描绘池边树木的倒影映照在深蓝的夜空中,展现了月光皎洁、夜色幽深的画面。"万籁无声月正圆"进一步渲染了中秋节夜晚的寂静,只有明亮的圆月挂在天际,万物似乎都在静谧中倾听这轮明月的低语。
后两句“多少词臣争折桂,不知谁在郤诜先”则转向了对人才的赞美和对科举考试的隐喻。"折桂"常用来象征科举及第,众多才子志士竞相争取这一荣誉。诗人以“不知谁在郤诜先”表达出对未知胜利者的期待和对人才脱颖而出的赞赏,同时借用了汉代郤诜被赞誉为“桂林之一枝”的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寓言于景,既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感慨,也寄寓了对人才的期待和对公正选拔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