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兰

几人曾识离骚面,说与兰花枉自开。

却是樵夫生鼻孔,担头带得入城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翻译

有几个人真正理解《离骚》的深意呢?
即使兰花盛开,又有谁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含义。

注释

离骚:古代楚辞中的名篇,屈原所作,表达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和理想追求。
兰花:象征高洁、清雅,此处可能暗指《离骚》的深远意境。
枉自开:白白地盛开,形容无人理解或欣赏。
樵夫:砍柴的人,这里象征普通人或不识字的人。
生鼻孔:形象地说樵夫对《离骚》的理解浅薄,如同闻到花香一般。
担头:指樵夫肩上的担子,暗示他日常生活的平凡。
带得入城来:樵夫无意中将《离骚》的意蕴带入了城市,暗示文化的传播。

鉴赏

这首诗名为《买兰》,作者是宋代的文学家方岳。这首诗通过描绘兰花的清雅脱俗和市井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品格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看法的超然态度。

“几人曾识离骚面,说与兰花枉自开。”这里的“离骚”指的是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屈原,他以其作品《离骚》著称,象征高洁和不合时宜。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认为只有少数人能真正理解那份超凡脱俗的美丽,而兰花则是在无需他人的夸奖下自自然地绽放。

“却是樵夫生鼻孔,担头带得入城来。”这里写的是樵夫(一种古代职业,负责在山林中砍柴的人)将采来的兰花用绳索捆扎后背负着进入市集。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兰花原本的高洁与现实中的世俗商业化处理之间的矛盾。

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物质世界的看法,以及希望保持精神上的独立和纯净。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自然之美、艺术之美的向往,及对现实生活中世俗商业化趋势的批判。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光孝寺作茶供

一藤碎踏两山云,看尽朝岚与夕曛。

留得如来舍身相,共敲苍雪了炉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再用韵奉酬(其一)

灞桥洗净冰霜面,拂略潮红笑向春。

莫作野桃看过了,烦诗说似武陵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再用韵奉酬(其二)

昔公安在见何晚,宁欲霜埋不受春。

不是三生曾一面,宁堪开向世间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农谣(其三)

小麦青青大麦黄,护田沙径绕羊肠。

秧畦岸岸水初饱,尘甑家家饭已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