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栀子花》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通过对栀子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花卉的独特情感与思考。
首句“抽黄媲白总称才”,以“抽黄”和“媲白”形容栀子花的色彩,既指其花蕊的黄色鲜明,又与白色花瓣形成对比,展现出花朵的美丽与独特。这里“总称才”则表达了诗人对栀子花整体品质的高度评价。
次句“谁遣山栀入画来”,通过设问的方式,将山栀(即栀子花)引入画面,暗示了诗人对这种花卉的特别喜爱,以及希望将其作为艺术创作元素的愿望。
第三句“似为诗家少知己”,运用拟人手法,将栀子花视为诗人的知音,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理解自己情感与作品的知己的渴望,同时也暗含了对当前社会环境的某种不满或无奈。
最后一句“杜陵吟罢不曾开”,借用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典故,杜陵是杜甫的故乡,此处意指杜甫的诗歌。诗人说即使杜甫吟诵完毕,栀子花也未曾绽放,这既是对于栀子花自然生长规律的描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寄托,暗示了自己如同未被完全理解的花朵,渴望着被欣赏与认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栀子花的美丽与独特,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知己难求、情感表达与被理解的渴望,以及对自身价值的探索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