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草荧荧焰,随风烈烈声。

欲临横涧断,忽上晚风明。

踸踔无潜迹,蒙茸有怒生。

尚馀飞烬煖,培耔及春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萤火虫在草丛中闪烁,燃烧着热烈的火焰,随风摇曳发出响声。
想要靠近那横跨山涧的小路,忽然间又被晚风吹得明亮起来。
跳跃的身影没有隐藏的踪迹,茂盛的草丛中生机勃勃,充满了愤怒的力量。
仍有飞舞的余烬带来温暖,趁着春天来临,赶紧施肥播种。

注释

惹草:引燃草丛。
荧荧:形容火焰微弱而闪烁。
烈烈声:形容火焰燃烧的声音。
横涧:横跨山涧的小路。
踸踔:跳跃的样子。
潜迹:隐藏的踪迹。
蒙茸:形容草木茂盛。
怒生:形容草木生长旺盛,仿佛带着生气。
飞烬:燃烧后的灰烬。
培耔:施肥和播种。
春耕:春季的农耕活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田园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惹草荧荧焰,随风烈烈声。”这里写的是春天的野火,它们在草地上蔓延,伴随着呼啸的风声,显示出一种自然界中的原始力量和生命力的旺盛。诗人通过对这种景象的描绘,表现了对大自然中生生不息、勃勃生机的赞美。

“欲临横涧断,忽上晚风明。”这一句则是写诗人想要靠近一条河流,但河水却突然变得湍急起来。接着,晚风吹来,天气变得清朗。这两句增添了一种动态和突发性,给人以意想不到的变化。

“踸踔无潜迹,蒙茸有怒生。”诗中的“踸踔”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无潜迹”则意味着这些生长迅速的植物似乎没有被发现或打扰的痕迹。而“蒙茸有怒生”则是说这些草木在春天中以一种几乎可以称之为愤怒般的力量迅猛成长。这两句强调了生命力的爆发和自然界中的竞争。

“尚馀飞烬煖,培耔及春耕。”这里诗人提到了田间残留着未熄灭的火烬,这些火烬虽然小,但依然散发出温暖之气。同时,农民已经开始了春天的耕作。这两句表现出一个循环往复的农业生活,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的深切感受,同时也反映出了农业社会中人与自然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离居

马嘶何陇暮,有意念离居。

去路经秋雨,行装一担书。

穷知身计拙,病觉世缘疏。

晓枕残归梦,翻然忆旧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翁仁山受恩归以诗相访因次其韵

寒阶响叶终日静,剥啄欣闻人叩关。

一听清言风洒座,几回幽梦月沈山。

遗珠未许留沧海,老骥终闻在六闲。

献策明光岂无用,人心久矣厌多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致中手谈见知胡漳州而奇仲未有定论

了无胜负著胸中,三百枯棋破老慵。

云陈春收花脱树,雹声夜碎月衔峰。

危机每惮张颐虎,窘步休誇独眼龙。

无复漳州赏新妙,只应公论付吾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致中招原仲游武夷

病暑冠裳与体忘,一廛幽僻得深藏。

微风时度涧光活,残日忽无山气凉。

但想子綦方隐几,终惭南郭谩连墙。

何时九曲寻幽事,船尾应须著漫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