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听竹亭

送客题诗学楚歌,君归听竹楚山阿。

苍竿已觉逢秋劲,乱叶翻疑入梦多。

月满潇湘初鼓瑟,风回阊阖旧鸣珂。

杖藜作伴清心耳,惆怅如今鬓已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柯九思的《寄题听竹亭》以送别与回忆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林中的景象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首联“送客题诗学楚歌,君归听竹楚山阿”开篇即点明了送别的情景,诗人以楚地的歌曲为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预想友人归来时,将在这片竹林中倾听竹声,仿佛在楚地的山岭间重逢。

颔联“苍竿已觉逢秋劲,乱叶翻疑入梦多”转而描写竹林的秋日景象。苍翠的竹竿在秋风中显得更加坚韧,纷飞的竹叶似乎在梦中飘舞,营造出一种既现实又略带梦幻的氛围,寓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惜。

颈联“月满潇湘初鼓瑟,风回阊阖旧鸣珂”进一步展开画面,将时间推移到夜晚,月光洒满潇湘之地,仿佛初起的鼓瑟之声,与风回阊阖时的旧时鸣珂相呼应,营造出宁静而又略带怀旧的意境,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尾联“杖藜作伴清心耳,惆怅如今鬓已皤”收束全诗,诗人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心境。手持藜杖,独自漫步于竹林之中,以此来陪伴自己,寻求内心的平静。然而,面对岁月的无情流逝,诗人不禁生发出一丝惆怅,感叹自己的白发已现,青春不再,流露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林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送别与回忆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美景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269)

柯九思(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秋醉后偶作

虞渊日沈群动息,露点苍苔鬼工泣。

纤尘不染堪舆清,秋水无痕湛晴碧。

初若照胆镜,飞上天一璧。

又如骊龙珠,跳出沧海窟。

冷光透体骨髓凝,灏气侵人毛发立。

年年中秋事行理,孤馆残灯滞他邑。

今岁居贫家,此景颇自适。

持杯向月月堕酒,举酒长吞月随入。

酒到胸中飞火车,月入诗肠□冰汁。

眼花忽见仙人来,笑语欣然若相识。

长笛叫虚寒,馀响裂岩石。

搔首于两间,今夕复何夕?

云中老桂飘古香,树影婆娑印蟾璧。

天风忽吹散,人月两俱失。

玉山倒入无何乡,雄鸡声里东方白。

形式: 古风

送倪仲刚迁浙西

我昔少年气如鹘,万里肩书趼双足。

归来思得人中雄,扪虱高谈破聋俗。

病馀此事便已废,学向衡门守雌伏。

倪君表表浙右来,襟宇脱略无纤埃。

相逢一笑即倾倒,使我郁塞怡然开。

盐车久矣滞騄駬,熟路飘飘籋云起。

丈夫有志在四方,出处还应异诸子。

离筵兴浓舟且舣,翠袖吴娃嫩如水。

清歌三叠动阳关,袅袅馀音碧云里。

愿君举觞不留滴,去去功名当努力。

他时短棹为君住,把酒吴山捲晴碧。

晚风推出海门潮,醉挽云涛洗胸臆。

形式: 古风

商寿岩山水图

老子胸吞几云梦,剩水残山藏妙用。

酒酣时把墨濡头,收拾乾坤作清供。

粉黛不写儿女颜,秃兔扫尽江南山。

孤峰拔地起千尺,凛凛秀色撑虚寒。

飞泉一道跃灵窟,古树千株舞烟骨。

小桥流水隔红尘,中有幽人卧茅屋。

众奇百谲鸟可名,笔力到处俱天成。

王维久死唤莫起,此画一出疑更生。

世人饮食鲜知味,淡里工夫属三昧。

屠门大嚼空垂涎,口不能言心自醉。

蹇驴驮我春暮时,观山仰面哦新诗。

垂杨修竹夹古道,忽有桃杏横纤枝。

浴沂风软摇轻袂,两过屏山滴烟翠。

数家篱落近横塘,牛背夕阳明远霁。

悠然对景心无穷,冥搜直欲收奇功。

贪爱眼前閒世界,不知身落画图中。

形式: 古风

雪夜冰琴诗为邓静春赋

峄阳孤桐坚如铁,石上蟠根饱风雪。

何年雷电驱六丁,曾入深山取蛟蠥。

霹礰击碎馀孙枝,流落尘寰知几劫。

卓哉至宝斲斯器,声满乾坤擅奇绝。

雪光照夜三尺冰,落指飞泉响云穴。

霜空湛碧来西风,老鹤孤鸣下天阙。

余生两耳获亲赏,所恨黔驴惟技拙。

小斋人静月窥窗,古瓶水暖梅□香。

拂衣再拜□君操,恍然挈我天游乡。

茫茫是身非已有,块坐俄惊柳生肘。

九原大叫伯牙醒,一洗雷同世间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