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遘所作的《大行皇帝挽歌辞五首》中的第二首。通过对历史上的盛世进行回顾与赞美,表达了对已逝皇帝的哀悼之情。
首句“历数当兴运”,意指历史上的某位君主在位时,国家正处于兴盛时期,国力强盛,社会安定。接着,“讴歌属太平”则描绘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欢歌庆祝,享受着和平与繁荣的生活景象。
“成康能述业,文景善持盈”两句,分别引用了中国古代两位著名的帝王——周成王和周康王,以及汉文帝和汉景帝的例子。这四位君主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使得国家在他们的统治下达到了极高的繁荣程度,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成康之治”和“文景之治”。
“海外咸来献,区中不识兵”进一步强调了在这些盛世时期,国家不仅内部安定,而且与外界保持良好的关系,各国纷纷前来进贡,而国内却鲜少有战争的痕迹,展现出一个开放、和平、富强的国家形象。
最后,“至仁终莫报,何以尽群情”表达了对已逝皇帝的哀悼之情。尽管这位皇帝以仁慈著称,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但他的离去让人民感到悲痛,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对他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回顾历史上的盛世,赞美了古代帝王的治国才能,同时也表达了对已逝皇帝的深切哀悼和怀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君主的崇敬与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