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陆乾日隶书千文

秦时王次仲,六书变体创八分。

梁初周散骑,义之碎字编《千文》。

羽人已化大鸟去,侍郎鬓发嗟如银。

迢遥应千载,源流一一区河汾。

八分鸿都石经后,元常隼尾波势尤超群。

开元碑颂仅具体,韩梁张史徒云云。

《千文》智永擅神妙,八百分散留江濆。

吴兴王孙所传十七卷,俗书依仿赝本尤纷纷。

松陵陆子嗜古有奇癖,虫形鸟迹远欲窥皇坟。

一丸隃糜作鍪甲,三寸柔翰供锄耘。

京华旅食坐无事,闲窗素纸舒萝纹。

割分篆隶缀晋字,规模曹蔡凌右军。

当其捉腕时引而不发,有如劲弩县千斤。

及其纵手快盘空夭矫,有如鸷鸟摩秋雯。

倏如长矛扫锋锷,突如巨石崩崖垠。

屹如巍堂列柱础,绵如远岫霏烟云。

攫张如怒群龙奋鳞爪,敷纷如缀百卉垂葩芬。

或如淇园风动千竹叶薿薿,或如湘流帆转九折波沄沄。

纤浓各意态,直曲随锯釿。

含文复包质,强力还丰筋。

书成应置国门外,摹观纸价逾元纁。

嗟予学奇觚,拙手空辛勤。

华山岱岳未经到,合阳酸枣凭传闻。

玄黄剩句《兔园册》,《凡将》《急就》同断断。

绾蛇萦蚓自嗤笑,偶游燕市欣逢君。

一编示我插高架,缥囊珍重薰香芸。

恍悬师宜帐,疑曳羊欣裙。

何当数晨夕,泥饮乘酣醺。

便从窃柎学梁鹄,还持奇字师刘棻。

昨宵残月正离毕,飞雨飘霅雷砏磤。

晓来西山起晴色,豁开东牖延朝昕。

摩挲旧籍忽三叹,沈吟拂几心殷殷。

张生石鼓李潮篆,杜诗韩笔万丈光炘炘。

我生已晚学芜劣,文章岂直殊莸薰。

摇毫掷简不知暮,起看遥树漠漠含斜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杨述曾的《题陆乾日隶书千文》是一首赞美书法艺术的诗。诗人以秦代王次仲创立八分书体为开篇,追溯了汉字书写艺术的发展脉络,提及梁初周散骑编纂的《千文》以及智永的《千字文》。诗中对陆乾日的隶书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形容其笔法犹如鸿都石经后的元常,既有隼尾的灵动,又有超越群伦的气势。

诗人运用丰富的比喻,如劲弩、鸷鸟、长矛、巨石等,描绘了陆乾日书法的力度和美感,既有刚毅又有柔美,变化多端。他还将书法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如淇园竹叶、湘流帆影,形象生动。诗人感叹自己的书法技艺虽有不足,但仍对陆乾日的作品赞叹不已,并表达了向其学习的愿望。

最后,诗人借景抒怀,清晨醒来,摩挲旧籍,感慨万分,将书法艺术与文学大师如张旭、李潮、杜甫、韩愈等人的成就相提并论,表达出对书法艺术的敬仰和对自身技艺的反思。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精湛技艺的赞赏。

收录诗词(1)

杨述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一月十四日夜

梦回何处觅慈亲,白发萧条想像真。

貌瘦应知缘疾久,心伤仍是为家贫。

空悲霜露魂千古,虚掇科名子四人。

五鼎三牲何所益,难从泉下问前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登五莲山望海峰

诸峰皆崭绝,东峰独可上。

朝来缘翠微,振衣披榛莽。

到顶得石棚,小住骋遐赏。

东南指沧澥,一气接沆漭。

初晖散余霞,云外浮晃朗。

想见至人心,天渊与浩广。

世路隘蜗角,蛮触各争长。

而我于其间,委怀任俯仰。

每虑尤悔集,有如鸟避网。

适来豁达眸,胸尘一涤荡。

即此得玄珠,无劳问象罔。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游天井

游子追险绝,造物秘灵境。

始下九仙麓,槛出书库顶。

诘曲席牛涔,溪回觉道永。

稍出石门隘,已怖风色猛。

湍瀑会群壑,硖角刷诸岭。

北汇二龙潭,上者为天井。

束练百丈悬,扶云双塔迥。

势挟河汉落,气浸毛发冷。

环峰作藻干,圆亭绝繘绠。

俯崖窥半壁,阴鉴洞内景。

相传是海眼,地底通溟涬。

有时沃骄阳,霖雨应祷请。

沈牲终不受,澹瀩涵宁静。

适来惊渊潜,殷雷晨一警。

岂谓感鬼神,兹游固多幸。

西晖余照曜,延伫惜俄顷。

形式: 古风

还自天井

日下扶云峰,山晚叶半赤。

返照翻过鸟,暝色随归客。

径滑容侧足,线缕缘山脊。

诘曲已数盘,直下犹千尺。

凉风吹我裳,萧萧愁向夕。

野雉雊深草,不知防弹射。

仆夫勿卤莽,行路有倾仄。

揽策出谷口,山衔月已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