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居山林的文人雅趣图景。诗人袁中道在松树环绕的山村中,欲建造一座三层楼,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和意境。上层是静修之所,焚烧香料,沉浸于禅定与学习之中;中层则藏书丰富,伴随着松风的吟啸声,书香与自然之声交织;右手持佛经《净名》,左手握道家经典《庄子》,体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
下层则是享乐之地,备有歌妓和宴席,邀请朋友游乐,散发名香,奏响清音。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此,听到美妙的歌声便心生醉意,但为了修行,他甚至愿意放下束缚,将车辖(古代马车上的部件)先行丢弃。这里的“莫愁”妓女,不仅舞技高超,歌声婉转,平时深居简出,显得尤为珍贵。
最后,诗人感慨今日难得的欢乐,邀请妓女弹奏箜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欣赏。整首诗通过描绘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矛盾,既有追求宁静与学问的志向,又有享受世俗乐趣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