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清贫》由清代诗人张鹏翮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赞美。
首句“清贫一念永无差”,开篇即点明主题,强调了内心的清贫观念是永恒不变的,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清贫意识始终如一,不为外物所动摇。这种清贫并非物质上的匮乏,而是心灵上的富足与纯净。
次句“自在安身即是家”,进一步阐述了清贫生活中的自由与满足感。在诗人看来,只要内心自在,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家”。这里的“家”不仅仅指物理意义上的住所,更是心灵的归宿,是精神上的庇护所。
第三句“斗室不惭酣睡稳”,描绘了一幅简朴而宁静的生活画面。即使是在狭小的房间内,也能享受到安稳的睡眠,不因环境的简陋而感到羞愧或不安。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淡泊与豁达,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欣赏和满足。
最后一句“焉知人世有荣华?”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世间繁华的淡然态度。诗人似乎在说,即便不了解或不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也并不妨碍他发现并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与安宁。这种超脱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清贫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平和。
综上所述,《清贫》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清贫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强调了内心的富足与精神的自由,是对简朴生活的赞美,也是对物质欲望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