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题紫阳朱夫子画像》是明代诗人林隽胄的作品,通过描绘对朱熹(紫阳夫子)的崇敬之情,展现了朱熹在儒家学说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首句“尼山闻治世所宗”以尼山象征孔子,暗示朱熹在治世之道上的重要性。接着“斯道经天行地同”强调了朱熹思想的普遍性和深远影响。“岩岩邹峄闲先圣”则提到邹峄山,与孔子有关联,进一步强调朱熹与孔子思想的传承关系。“由兹而降经尘封”表明朱熹的思想如同经典一般,被后人不断研读和传承。
“大道为公不终秘”表达了朱熹思想的开放性和普世价值,“登堂仿佛闻丝桐”用音乐比喻,暗示朱熹思想的美妙和深邃。“汉室诸侯抱残缺”、“未能阐发开愚蒙”、“周程张邵接踵起”、“维时文在天所钟”等句,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突出了朱熹在学术发展中的承前启后作用。
“紫阳夫子毓关南”点出朱熹的出生地,强调其独特背景。“更知后起难为功”表达了对朱熹在学术贡献上的高度评价。“格致诚正八字张”、“微言大义无疑恫”赞扬了朱熹在理学构建上的成就,以及其思想的深刻性和影响力。“当其投匦上书日,说书崇政达四聪”描述了朱熹在政治上的积极作为,以及其对社会的贡献。“中遭谗邪道将废,未得天朗日昭融”反映了朱熹在学术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最后,“历祀于今且数百,王鈇圣灯咸率从”赞美了朱熹思想在后世的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瞻仰肃拜效赞叹,绘天赋海徒冥濛”表达了对朱熹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认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朱熹生平、思想及学术贡献的描绘,展现了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以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