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事(其二)

江海论心有几人,葆真季直最相亲。

治河策上仍为客,种树书成未疗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年的诗人郑孝胥所作的《杂事(其二)》。诗中,诗人以“江海论心有几人”起笔,表达了对知己的珍视,认为在能深入心灵交流的人中,葆真季直是最亲近的一位。"葆真季直"可能指的是某位名叫季直的朋友,他的名字寓含了保持真实本性的美德。

接下来,“治河策上仍为客”暗示了朋友可能在外奔波,忙于治河之类的公共事务,尽管才华出众,却未能因此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种树书成未疗贫”进一步描绘了朋友的境遇,即使写出关于农事或治水的著作,也无法解决生活的贫困问题。

整首诗通过描绘朋友的生活状态和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对人才命运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1461)

郑孝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事(其三)

石头城西去来客,路熟深惭钵山碧。

山下诗人顾石公,念我狂痴时叹息。

形式: 七言绝句

杂事(其四)

扁舟京口留三日,北固山头别酒明。

珍重赠言吾过矣,著书用世太劳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杂事(其五)

螺髻瑶簪倒碧空,长崎山色似闽中。

出门十日忽至此,归梦可怜千万重。

形式: 七言绝句

高松保郎诗

断腕高松氏,歌者良纷纷。

四坐且勿喧,听代保郎言。

保郎家江户,事在明治前。

少小无所知,但念知己恩。

藩法时方酷,义父抱深冤。

狱急待自杀,营救穷百端。

俱死犹不解,智竭惟有身。

探怀出白刃,霜光蚀我魂。

低回语左臂,全归愧难全。

断者不复续,今日与汝分。

欲下齿牙断,神鬼啼右边。

谁知父母躯,彼此乃相残。

一挥何时落,昏绝耳不闻。

俄然视白日,岂意犹生存。

收我刀如风,涤我血翻盆。

修书仍函腕,驰献辞悲酸。

义父幸得白,残躯越中年。

支体已不痛,沈痛在心肝。

卖药溷市人,忏悔向世尊。

众生有疾苦,莫似我艰辛。

大清黎公来,遗我以古文。

李公尤慷慨,陈义高青天。

保郎身见在,保郎名已传。

会有义士知,热泪坠衣巾。

人生历情劫,忧患深相缠。

本心要不昧,君子或见怜。

保郎骨可朽,义士泪不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