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无咎的《鹧鸪天(其三)》。诗中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精神的生活态度。
“不学真空不学仙。不居廛市不居山。”开篇两句,表明诗人既不追求佛家的禅定,也不学习道家的修仙之术,同时也不愿意陷身于喧嚣的市集或偏僻的深山。这些都是传统中对隐逸生活的常见选择,但诗人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时沽鲁酒供诗兴,莫管吴霜点鬓斑。”诗人享受着偶尔买来的美酒,激发诗意,对于头发上的霜色(吴霜,代指白发)也无所谓。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生命乐趣的珍视和对年龄增长的豁达。
“只么去,几时还。”这是诗人面对未知未来时的心境,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不强求的态度。
“岂知魂梦□□间。”这句中的“魂梦”二字,通常指代人的精神和幻想,中间的□表示某个具体的地方或状态,这里被省略。诗人似乎在说,即使是灵魂与梦境之间,也难以预料其所处。
最后两句,“凭君休作千年调,到处惟□一味闲。”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劝告或自言自语,主张无需为未来而劳心,应当随遇而安,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这里的“凭君”指代朋友,“休作千年调”意在不必为了长久的名声而费尽心机;“到处惟□一味闲”则强调无论身处何地,都应保持淡泊明志的一种生活状态。
这首诗通过对自由生活态度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在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