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龚敩的《萤火》描绘了萤火虫的形象,通过对它们从腐草中化形而来的想象,展现出生命的顽强和对自由的向往。"飞去飞来得自由"一句,表达了萤火虫在空中飞翔的轻盈与无拘无束。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松径和村塘的环境,描绘了萤火虫在夜晚活动的场景,"松径黑时青磷出,村塘密处火星流",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它们闪烁的光芒。
"露华不湿辉辉夜"写出了萤火虫在露水中的光亮,即使夜色深沉,也依然明亮。"月色那欺点点秋"则进一步强调了萤火虫光芒的坚韧,即使面对秋月也不被掩盖。最后两句"群聚沙囊光可烛,茅斋空费读书油",寓意萤火虫的微光照亮了黑暗,甚至胜过读书人的灯火,暗示了它们虽小却能带来光明的力量,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萤火虫的赞美和对朴素生活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