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其二)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翻译

山脚下的小桥被重重山峦环抱,湖水如同揉碎的蓝天,花草倒映其中。
几间简陋的茅草屋,窗户幽深,尘埃难觅,春风时常自然拂过。
午睡醒来,听见鸟儿鸣叫,斜倚着仿佛在听清晨报晓的公鸡叫声。
忽然想起旧友,如今都已老去,贪恋这美梦,竟忘了现实中的世事纷扰。

注释

平岸:山脚下的岸边。
揉蓝:形容湖水颜色如揉碎的蓝色。
窈窕:形容窗户幽深,光线昏暗。
尘不到:没有尘土,环境清静。
午枕觉来:午睡后醒来。
攲眠:斜倚着睡觉。
邯郸道:典故,比喻忘却现实,沉迷于梦境。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宁静而淡雅的田园风光图景,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超然。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蓝一水萦花草。" 这两句开头便设定了一种悠闲恬静的氛围。小桥、平岸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揉蓝一水"则是对清澈河流的描绘,而"萦花草"则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接下来,"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氛围。茅屋作为农家居所的象征,而窗户之窈窕则显得更加隐蔽。"尘不到"表明这里远离尘嚣,而"时时自有春风扫"则是对自然界中生机勃发景象的描写,意味着在这个地方,不需要人为清扫,因为自然的春风已经足以使一切洁净。

诗中的"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这几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安静的午后,诗人被鸟鸣声唤醒,但他却像是听到清晨的鸡鸣,这种错觉增添了一丝幽默感。接着,诗人不经意间想起老友,而自己也年岁已高。这最后两句"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留恋,以及对尘世烦恼的淡漠。"邯郸道"在这里象征着复杂而嘈杂的人世间,而诗人却已经置身事外,沉浸于自己的田园生活之中。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自然且远离尘嚣的环境,展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现实世界超然和淡漠的情感。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忆王孙.梦中作

隔岸桃花红未半。枝头已有蜂儿乱。

惆怅武陵人不管。清梦断。亭亭伫立春宵短。

形式: 词牌: 忆王孙

菩萨蛮.集句

海棠乱发皆临水。君知此处花何似。凉月白纷纷。

香风隔岸闻。啭枝黄鸟近。隔岸声相应。

随意坐莓苔。飘零酒一杯。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谒金门

春又老。南陌酒香梅小。遍地落花浑不扫。

梦回情意悄。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

醉后几行书字小。泪痕都揾了。

形式: 词牌: 谒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