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刘诜所作的挽诗《挽李凤林》,通过哀悼逝者李凤林,展现了对逝者生前德行与学问的深切缅怀。诗中以“笃行”开篇,强调了李凤林在行为上的坚定与正直,即便有时显得迂阔,却也体现了其坚守原则的品质。接着,“垂言累隐沦”一句,表达了李凤林言语中的深邃与隐逸之气,暗示其思想的深刻和超脱世俗的一面。
“儒林多未传”一句,点明了李凤林在学术上的贡献并未得到广泛传播,流露出对未能将他的智慧和学识传承给后人的遗憾。而“耆旧已无人”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遗憾的程度,似乎在说,像李凤林这样的智者已经越来越少,令人感到时代的悲哀。
“家学传衣重”一句,表达了对李凤林家学传统的重视,暗示其家族的教育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门生负土新”则可能是指李凤林作为师长,培养了一批新的学生,他们继续着他的学术事业,为学界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后,“未须生世早,相望一沾巾”两句,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人认为,不必过于惋惜逝者生命的短暂,因为他们的精神和影响会永远存在,如同泪水一样,虽然短暂,却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深情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反思了知识传承和社会变迁的主题,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历史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