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周是修的《钓鱼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水画面。首句“仙人何代飞”暗示了钓鱼台与仙人的传说,引人遐想。接着,“空有垂纶所”表达了钓台虽有古人垂钓的遗迹,但仙人已逝,只剩空寂。“危矶枕中泽”描绘了钓鱼台坐落在湖边险峻的岩石上,地理位置优越,景色优美。“形胜犹太古”进一步强调了其历史悠久和自然风光的壮丽。
“奔流怒出峡”写出了附近水流湍急,峡谷中的激流奔腾而出,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力量。“众巘欣承宇”则描绘了周围的山峦环绕,仿佛在欢欣地接受着天空的庇护。最后,“怅望严子陵,山秋紫萝雨”以严子陵的典故收尾,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秋天紫萝雨中钓鱼台景色的深深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钓鱼台的历史感、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富有诗意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