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黄道士还九宫山

我家群玉山南陬,君居蒙顶最上头。

相望欲识嗟无由,摇摇心若风中斿。

君从少年慕远游,誓骖笙鹤仍丹丘。

冠星佩月露为裘,口诵赤玉灵书谣。

摩斥八极隘九州,后天不老三光凋。

故乡临睨毋停裛,下视起灭如浮沤。

九宫山高明翠虬,真牧之子世莫俦。

君居其间业焚修,五十余载无悔尤。

翠华昔驻鹦鹉洲,承恩召对黄鹤楼。

敷陈屡沐天语酬,大官醉以白玉瓯。

去年弓旌复旁搜,麻鞋径入朝冕旒。

神皋繁丽不肯留,日夜稽首还山求。

山中之人寄书招,雨余黄独抽新苗。

芝草琅玕弄春柔,不归负此岩壑幽。

龙江送别情悠悠,乡人歌作商声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曾鲁的《赠黄道士还九宫山》描绘了一幅与仙道友人的离别场景。诗中,诗人将黄道士的居所比喻为群玉山南的崇高之地,形象地表达了对其修行生活的敬仰。他们之间虽相隔遥远,但诗人内心充满对黄道士高尚追求的感慨,心绪如同风中的飘带般摇曳不定。

黄道士自少年时便向往远游,追求仙道,誓言要乘坐笙鹤飞往仙境丹丘。他的生活简朴而神秘,衣着以露水为裘,口中诵读着赤玉灵书,志向宏大,意欲超越凡尘,探索宇宙的极限。诗人感叹他的不老之志,即使面对天地变迁,也毫不动摇。

回忆过去,黄道士曾在鹦鹉洲受到朝廷的恩宠,召对黄鹤楼,其才学深受赞赏。然而他选择回归山林,对尘世繁华无动于衷,一心向道。诗人描述了雨后黄独新生的景象,象征着黄道士在山中的隐逸生活和他对自然的亲近。

最后,诗人深情地表达了龙江边的送别之情,乡人的歌声回荡在商调之中,充满了对黄道士离去的不舍。整首诗情感深沉,既赞美了黄道士的道行,又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对仙道生活的理解和向往。

收录诗词(1)

曾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七岁能默诵五经。既长,博通古今,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以文学闻于时。洪武时修《元史》,诏为总裁。授礼部主事。超擢礼部侍郎。命主京畿乡试。五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著《大明集礼》、《守约斋集》等

  • 字:得之
  • 籍贯:明间江西新淦
  • 生卒年:1319—1373

相关古诗词

荅徐以文

我本不羁士,少年知远游。

结交尽豪俊,英风邈难俦。

浩然志四海,垄断非所求。

群雄乱天纪,誓将除国雠。

驱马向京邑,道路阻且修。

旷望空叹息,失计成淹留。

时哉苟未会,白璧宁暗投。

耻同五鼎食,笑视千金裘。

袁丝尚游侠,枚皋事俳优。

知己竟不遇,行藏谁与谋。

白日如逝水,冉冉春复秋。

人生久羁旅,岂不怀故丘。

芳时倏徂谢,悲绪寒飕飕。

容华易憔悴,安能常黑头。

放歌吴门市,洗耳长江流。

虽然不得意,常为苍生忧。

心随去雁远,目送孤云愁。

夫子东海裔,济代多良筹。

既无陈仲举,虽贤罕见收。

何如共脱屣,速驾赴沧洲。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送程彦明煜之松江

同是他乡客,俱为避地人。

兴来犹浪迹,别去更沾巾。

山路常疑雨,江花已报春。

荒烟投远戍,落日扣通津。

樵笠归墟尽,渔蓑度水频。

扬帆惊宿鸟,鼓柁骇游鳞。

俗薄谁知己,时危不计贫。

飘然沧海上,也欲共垂纶。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寄陈彦博奉常

雨收山气佳,日入川光暝。

岸帻倚孤松,飘萧发清兴。

花药纷满畦,桑麻郁成径。

西林宿鸟归,前溪渔榜定。

旷望绝人踪,坐爱郊原静。

抚景念徂春,思君一觞咏。

形式: 古风

城南小隐为松江郭彦礼赋

步屧幽寻古岸隈,柴扉正对郭南开。

林间野径穿云入,溪上春潮待雨来。

过客停杯歌白苧,邻翁吹笛坐苍苔。

羡渠高隐空相忆,浪迹多年素发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