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熙春在壬子年的除夕之夜,与弟弟一同守护先墓时所作。诗中充满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
首联“昨年除夕椿犹茂,今岁今宵独怆心”对比鲜明,去年除夕时,家中的椿树还生机勃勃,而今年此刻,诗人却独自一人,心中满是悲痛。这里的“椿”常用来比喻父亲,暗含失去父亲的哀伤。
颔联“兄弟莫缘留去腊,山川何处聆遗音”表达了诗人与弟弟共同怀念已故亲人的情感。他们不愿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遗忘过去,希望能在山川间聆听到逝者的声音,寄托哀思。
颈联“坐来夜半思逾剧,目断一丘泪不禁”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夜深人静之时,思念之情愈发强烈,诗人凝望坟墓的方向,泪水不禁滑落,形象地描绘出内心的痛苦与哀愁。
尾联“徙倚达朝修展谒,日边瑞色起遥岑”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尽管心中充满悲伤,但依然在黎明前前往墓地祭拜,期待着远方升起的祥瑞之色,象征着对逝者的怀念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哀悼,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希望,情感真挚,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