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张郎中赋水蕉四首(其四)

往年植处倚苍岏,曾蔽秋苔两席宽。

别后不因贪水宿,儿孙那得许萧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翻译

过去种植的地方靠着高大的松树,曾经遮盖了秋天的青苔,使得两张席子下的空间都显得宽敞。
自从分别后,我没有因为贪图清凉而在那里过夜,子孙们也就无法忍受那样的寒冷。

注释

植处:种植的地方。
倚:靠着。
苍岏:高大的松树。
蔽:遮盖。
秋苔:秋天的青苔。
两席宽:两张席子下的空间宽敞。
别后:分别之后。
贪水宿:贪图在清凉地方过夜。
儿孙:子孙们。
那得:怎能。
许:允许。
萧寒:寒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镃的作品,名为《次韵酬张郎中赋水蕉四首(其四)》。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很典型,它描绘了一种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留恋。

“往年植处倚苍岏,曾蔽秋苔两席宽。”这里,“往年”指的是过去的日子,“植处”则是指栽培植物的地方。诗人提到自己曾经种过一片绿意,而“倚苍岏”给人一种自然与山水相依的感觉。“曾蔽秋苔两席宽”,这里的“蔽”有覆盖的意思,“秋苔”则指秋天长出的青苔。诗中提到的“两席宽”,可能是指在这片绿意中,能够容纳两个人的空间。这两句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状态。

“别后不因贪水宿,儿孙那得许萧寒。”“别后”意味着离别之后,“不因贪水宿”则表明诗人在离别后并没有因为怀念而留恋于过去。这里的“贪水宿”,水通常象征情感和记忆,而“宿”则是停留。“儿孙那得许萧寒”,这句话里的“儿孙”指的是下一代,“那得许”表达了一种疑问或是不确定的语气,“萧寒”则给人一种清冷孤寂的感觉。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一种不确定和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递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未来的无奈与不确定。张镃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水、苔、岏等意象,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深远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次韵酬张郎中赋水蕉四首(其三)

诗卷寻常要往回,今朝却怕此诗来。

只缘快读清凉语,返觉林居有世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次韵酬张郎中赋水蕉四首(其二)

火云空际正巑岏,漫瞰平湖百亩宽。

叶叶是风根是雪,一窗因尔忽生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次韵酬张郎中赋水蕉四首(其一)

春去论年卒未回,溪头传信却先来。

绿笺展尽全无字,此语何堪谕俗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池上(其三)

海榴如火发高丛,空斗炎炎烈日红。

争似栀花浑是雪,净香薰透一池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