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秋忆(其七)

万家倾橐筑禅房,绣幕辉煌映大江。

舍利暗藏金凤塔,上方深锁玉龙窗。

三城热血涂丹壁,十郡冤魂结宝幢。

借问羊城饥饿魄,曾从只履到莲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羊城(广州)的繁华与历史的沉重交织之景。首联“万家倾橐筑禅房,绣幕辉煌映大江”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羊城人民倾尽所有建造寺庙的盛况,寺庙的辉煌与江水的壮丽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既富丽堂皇又带有宗教氛围的景象。

颔联“舍利暗藏金凤塔,上方深锁玉龙窗”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金凤塔内藏着珍贵的舍利,象征着信仰的崇高与神秘;而“玉龙窗”则暗示着寺庙内部的精致与庄严。这两句通过“暗藏”和“深锁”的描述,不仅突出了寺庙的神圣,也暗示了其中可能蕴含的历史秘密或故事。

颈联“三城热血涂丹壁,十郡冤魂结宝幢”转而描绘了羊城历史上的悲壮与牺牲。这里使用了“三城”和“十郡”的宏大数字,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丹壁上的鲜血和宝幢中的冤魂,都是历史记忆的深刻烙印,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尾联“借问羊城饥饿魄,曾从只履到莲邦”以疑问的形式,将读者的思绪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这里的“饥饿魄”可能指的是人民在历史变迁中饱受饥寒的生活状态,“只履”和“莲邦”则可能分别指佛教中的圣物和佛教圣地,暗示了诗人对于如何在苦难中寻找精神慰藉的思考,以及对佛教信仰在历史洪流中的作用的探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羊城的繁华与历史的沉重,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以及对信仰在历史中的作用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深度和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89)

屈士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羊城秋忆(其八)

见说浮生事可哀,英雄无计避轮回。

军前白刃肠犹热,殿上红罗骨已灰。

送殡山前门客少,营斋江寺野僧来。

生前恨不疏夷狄,莫向穷泉更酹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羊城秋忆(其九)

全家阁泪出仙城,牧马南来又北征。

五夜管弦金屋梦,一天风雨玉关情。

衰年落寞悲慈母,远道提携仗阿兄。

孤寡莫嗟行路苦,闾阎离散久吞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羊城秋忆(其十)

画阁雕轩映彩霞,还兴土木筑章华。

穿帘巧语遐方鸟,匝槛交垂上苑花。

金埒夜深调蹀躞,玉楼春暖听琵琶。

于今冷落谁为主,几树斜阳噪暮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羊城秋忆(其十一)

戈船南下靖风尘,铜柱功高属老臣。

岂谓三分犹系汉,却怜二世已非秦。

放还鹦鹉偏能语,劈碎珊瑚不敢嗔。

底事到头差一着,满盘赢得属他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