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过东乡即事

盆浦收夜雷,老龙仍卧矣。

雨色生夏寒,晨风薄罗绮。

携舟向远山,村店类廛市。

波恬若铺席,倚篷如隐几。

濯濯江柳长,森森冢松稚。

新苗刺平畴,麦秀旷盈视。

树覆川更幽,鸟呼云欲起。

凫鹥自浮沉,冈峦漫推倚。

忆昨游全荆,岁驰千万里。

衡山五方岳,洞庭天下水。

吾乡此山川,大小非伦拟。

幽事亦不稀,触目总元理。

沧溟在东南,茫洋大无比。

有兴欲乘桴,谁为由也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过东乡时所见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家乡山水的深情回忆。

首句“盆浦收夜雷,老龙仍卧矣”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雨后的宁静景象,仿佛是夜间的雷声已归于平静,老龙也安眠不惊。接着,“雨色生夏寒,晨风薄罗绮”则通过色彩和触感的对比,展现了雨后清晨特有的凉爽与轻柔,仿佛晨风拂过如同轻薄的罗纱。

“携舟向远山,村店类廛市”描绘了诗人乘舟前往远处山间的情景,村店的布局与城市相似,展现出一种和谐与自然的融合。接下来,“波恬若铺席,倚篷如隐几”通过比喻手法,将水面的平静比作铺开的席子,而倚靠船篷则如同置身于隐居之地,营造出一种宁静与超脱的氛围。

“濯濯江柳长,森森冢松稚”描绘了江边柳树的茂盛与墓地松树的幼小,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生命的蓬勃与静谧的哀思。随后,“新苗刺平畴,麦秀旷盈视”则通过新苗与麦穗的生长,展现了大地的生机与丰收的希望。

“树覆川更幽,鸟呼云欲起”描绘了树木覆盖下的河流更加幽静,鸟鸣似乎呼唤着云层的升起,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最后,“凫鹥自浮沉,冈峦漫推倚”通过凫鹥(野鸭)的自在游动与山峦的连绵起伏,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壮丽。

“忆昨游全荆,岁驰千万里。衡山五方岳,洞庭天下水”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游历荆楚大地的回忆,以及对衡山、洞庭湖等地名胜的赞美。接下来,“吾乡此山川,大小非伦拟”强调了家乡山水的独特与不可比拟之处。

“幽事亦不稀,触目总元理”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中平凡事物背后深藏的真理的感悟。最后,“沧溟在东南,茫洋大无比。有兴欲乘桴,谁为由也喜”表达了诗人对广阔海洋的向往,以及想要乘筏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旅途中的喜悦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东乡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家乡山水的深情回忆和对生命、宇宙真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6)

张邦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楼外鹊巢始成

当楼乌桕树,高可五丈馀。

乾鹊来经营,晨夕看拮据。

不待施斧凿,又不事杗枢。

惊飙万木撼,孤悬常晏如。

归栖何彊彊,戢左右复舒。

岂徒睦中冓,亦以防外虞。

宇宙万夥类,物物各有居。

荡子行不返,使我泪盈裾。

形式: 古风

下峡

乘桴下三峡,山水分峥嵘。

支危攫虎豹,逐驶奔蛟鲸。

滩声混晴雨,峰影淆晦明。

不见星月光,但闻猿狖声。

迢迢甬东路,凄凄湘水情。

庭闱属遥想,鱼雁久沉冥。

缅怀易播人,古道今谁并。

形式: 古风

蟠龙山

登蟠龙兮高绝尘,十转百转回回新。

小桥岩壑迸流水,中有石室居仙人。

斜阳在树白鹤鸣,长峰短峰殊晦明。

须臾洞口阴风起,吹作瑶空飞练声。

形式: 古风

题画

垂杨拂水波粼粼,清秋意象何鲜新。

翠禽一个立危杪,雎鸠两两鸣相亲。

鹭丝虽好心匪仁,腥我沧洲之绿蘋。

幽林落日尔飞去,慎勿重来窥紫鳞。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