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先陇二邻僧还吴(其二)

东崦忆招提,幽寻日未西。

过山随虎迹,倚石待猿啼。

云外催归锡,松间觅旧题。

卜邻吾欲老,毋惜伴扶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送别两位僧侣返回吴地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僧侣生活的向往。首句“东崦忆招提,幽寻日未西”中,“东崦”指的是东方的山岭,“招提”是梵语,意为僧舍或寺院,这里指僧侣们居住的地方。诗人回忆着在山岭中寻找寺院的景象,时间尚早,夕阳未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

接着,“过山随虎迹,倚石待猿啼”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跟随山间野兽足迹穿行,直至在岩石旁静候猿猴啼叫的情景。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云外催归锡,松间觅旧题”则转而描述僧侣们在云雾缭绕的高处催促归程,而在松树之间寻找他们曾经留下的痕迹。这既是对僧侣生活的一种写照,也是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体现了人与自然、过去与现在的交织。

最后,“卜邻吾欲老,毋惜伴扶藜”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僧侣成为邻居,一同度过晚年生活的愿望。这里的“卜邻”即选择邻居,暗含了对简单、平静生活的向往。“毋惜伴扶藜”则是说不介意与僧侣一起使用拐杖行走,形象地表现了对老年生活的期待和对僧侣生活方式的认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与僧侣生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僧侣生活方式的钦佩,是一首富有哲思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送赵编修祀西岳江渎

西道祠官去,东风入旆斜。

汾阴巳归雁,江水正飞花。

岁事闻宜谷,乡人喜过家。

老来思故里,欲寄使君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寄忽承旨

投老清江外,依山结数椽。

扶藜循水竹,把笔赋云烟。

岁熟无忧食,清秋不碍眠。

故人相望远,北极在天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题朱泽民山水

积雪山阴道,嵯峨笔底生。

云门见童子,禹穴閟蛟精。

高卧人何在,幽情几咏成。

杜陵空想像,晚饭柂楼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林季羽入京宿卫(其二)

终军方近幸,贾谊最能文。

独用奇才进,应将美誉分。

金鞍光照地,宝剑气凌云。

来往燕台下,同游必羡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