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忘物仍忧乱,孤游托耦耕。
年华皆昨梦,风俗到今惊。
闭户生涯得,挑灯笑语清。
欹眠安枕簟,恰有曙光晴。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所作的《过李为好山居信宿》系列诗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描绘友人李氏隐居山间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纷扰的忘却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忘物仍忧乱",诗人虽然身处山居,试图忘却尘世的纷扰,但仍心存忧虑,暗示了他对社会动荡的担忧。"孤游托耦耕",他选择独自出游,寄情于农耕生活,寻求心灵的宁静。
"年华皆昨梦,风俗到今惊",诗人感慨时光如梦,世风日下,流露出对过去淳朴风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忧虑。"闭户生涯得,挑灯笑语清",描述了他在简陋生活中找到的乐趣,与朋友共度的清谈笑语,显得格外珍贵。
最后两句"欹眠安枕簟,恰有曙光晴",诗人以舒适的睡姿和清晨的曙光结尾,寓意着希望和新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现实的忧虑,又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不详
又号夕堂。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朱火弥清昼,凉宵候久晴。
光摇千嶂迥,风定片云轻。
老病从欹枕,交游忆耦耕。
东方何意绪,割肉傲公卿。
前夕雪花飞,晶光飐素晖。
半峰黄叶小,孤树暗禽归。
生理随霜鬓,寒更梦舞衣。
庚申慈氏说,寿酒素瓷肥。
馀春矜断雨,将夕敛重阴。
谷口延西爽,云光敞半林。
樵归依曲曲,鸟宿渐深深。
药市虚城郭,归人阻碧岑。
消病一春长,藤蓑挂草堂。
亲知劳送蜜,蔬笋慰休粮。
剑鼻苔侵涩,书函燕坠香。
侵凌看柳絮,乱扑一襟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