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门

大本堂摧懿文死,应立燕王为太子。

以长以贤事皆顺,孱孙亦得免刀几。

乃留弱干制强枝,召乱本由洪武起。

临濠奋迹开草昧,豪杰才兼圣贤理。

目不知书性有书,每就儒生讲经史。

《檀弓》开卷重立孙,《春秋》特笔讥逆祀。

千年成说牢不破,此语燕闲久入耳。

遂将神器付太孙,分国诸王禀同轨。

岂知衅即起萧墙,臂小何能使巨指。

削藩方工黾错策,构兵遂蹈张方垒。

王师转战力不支,夜半翻成九江李。

衮冕熸灰火满天,缙绅赤族血流水。

可怜十丈金川门,惨过晋家荡阴里。

向使当初改建储,叔正清官侄朱邸。

临淄自能厚本支,临驾岂遂干伦纪。

何至一家骨肉残,冢嗣翻成若敖鬼。

我来经过吊陈迹,终觉高皇计失此。

处常无事贵守经,销患未形难据礼。

徒将误国咎方黄,犹未穷源推祸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赵翼所作的《金川门》,通过对明朝历史事件的反思,尤其是对明初建储制度的批评,表达了对皇室内部矛盾导致国家动荡的深深感慨。诗中提到的大本堂、懿文死、燕王继位、削藩之争等都是明代历史的关键节点,如懿文太子朱标早逝,燕王朱棣夺位(即后来的永乐帝),以及后来的靖难之役和建文帝削藩政策引发的动乱。

诗人通过“衮冕熸灰”、“缙绅赤族”等描绘了战乱带来的惨烈景象,特别是对金川门的悲剧性描述,暗示了因储君人选不当引发的家族内斗,使得国家元气大伤。他惋惜如果当初选择正确的储君,如临淄王朱榑或朱棣(朱棣后来篡位),或许可以避免这场骨肉相残的悲剧。

赵翼在诗中强调了治国应遵循常理,预防祸患于未然的重要性,批评了决策者未能深思熟虑,导致误国的后果。他认为,如果能在储君问题上谨慎行事,就能避免像若敖氏那样的家族衰败。整首诗寓言深刻,对历史教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收录诗词(65)

赵翼(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史学家。一字耘崧,又号裘萼,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 字:云崧
  • 号:瓯北
  • 籍贯:晚号三半老
  • 生卒年:1727年~1814年1月10日

相关古诗词

再出古北口

紫塞秋风紧,凌寒踏晓霜。

潦余沙尽白,关外柳先黄。

饮马长城窟,呼鹰古战场。

平生登览兴,敢惜鬓毛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赠吴鉴南民部

痴绝吴民部,诗才迥不群。

官贫常数米,客到便论文。

似舅何无忌,为郎扬子云。

沈冥宁用叹,佳句已流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太湖口守风

泊舟罗步港,风势正喧豗。

白浪无人渡,青山似马来。

野香花信报,春色烧痕回。

隐隐祥符寺,遥听粥鼓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拟秋狝应制

大狝行边辇路清,塞垣风紧峭寒生。

九天秋肃貙刘信,万帐宵岩虎卫兵。

上驷别群棚烙字,头鹅验获箭书名。

太平肄武军容盛,双纛黄龙矗幔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