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书

汲汲我何事,爱此窗日光。

北门终日开,风透轩槛凉。

贫病何以疗,六经真古方。

荣辱顿尔失,太山亦毫芒。

呼儿来读书,弦诵惊满堂。

仕途有捷径,掩口笑我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我为何如此忙碌,只爱这窗前的日光。
北门整天敞开,凉风吹过门窗让人舒爽。
贫困疾病如何治愈?六经才是古老的良方。
荣华与耻辱瞬间变得微不足道,连泰山也如同毫芒一般。
唤儿来一起读书,琴瑟和鸣声惊动了整个厅堂。
仕途上似乎有捷径可走,他们嘲笑我过于狂妄。

注释

汲汲:忙碌的样子。
何事:为什么。
爱:喜欢。
窗日光:窗前的日光。
北门:指朝廷或官府之门。
终日:整天。
轩槛:窗户边的栏杆。
凉:清凉。
疗:治疗。
六经:儒家经典。
古方:古代的治疗方法。
荣辱:荣耀与羞辱。
毫芒:极其微小。
呼儿:呼唤孩子。
读书:读书学习。
弦诵:弹奏弦乐器和吟诵。
满堂:满屋的人。
捷径:快速成功的途径。
掩口:捂住嘴。
狂:狂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执着。"汲汲我何事,爱此窗日光"表达了主人公对于学习的热情和专注,他珍视每一缕透过窗户的阳光,因为这阳光给他带来了温暖和启迪。

"北门终日开,风透轩槛凉"则是对环境的一种描写,北门长时间地敞开着,微风穿过轩轾间隙,带来清凉。这里可能隐喻学习的空间应是开放和自由的。

"贫病何以疗,六经真古方"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信赖。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顿和疾病时,诗人认为应该寻求儒家《六经》的智慧作为治愈之道。

"荣辱顿尔失,太山亦毫芒"则是说到了名誉与耻辱的轻重不一,这里的“太山”比喻事物的重要性,即使是高大如泰山的事物,也会变得微不足道。这里可能是诗人对于世俗评价的超然态度。

"呼儿来读书,弦诵惊满堂"则展现了家庭教育的情景,父亲或长辈呼唤孩子前来读书,读书声中流露出对知识传承的重视和喜悦。

最后"仕途有捷径,掩口笑我狂"表达了一种对于功名利禄的看法。诗人可能认为世间通往官场的快速道路,而自己却坚守自己的学问追求,对于那些急功近利之人的态度是微笑而对。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文化和个人价值观念的坚持,以及他对于生活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271)

张九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偶成

冒热不安寝,整冠常夙兴。

清风入我怀,眷眷如有情。

嗟彼朝市人,正与膏火争。

藏机入钩钤,肆辩纷纵横。

所得无几何,所嗟无一诚。

往来各有趣,南北自分朋。

明德天所相,欺诬祸所婴。

犹如赴火蛾,缠绵尚营营。

悟此澹无作,不与炎凉并。

居閒苦无事,驱马出南城。

登山猿不避,鼓棹鸥靡惊。

谁知瘴岚中,谈笑适此生。

祥凤非矫矫,高鸿本冥冥。

请君少安坐,此诗殊可听。

形式: 古风

偶题

道立神自昌,心閒气常正。

平生饱此味,不与时俗竞。

得失了不关,荣辱任无定。

君看富贵人,表里互驰骋。

雍容若恬澹,笑语多陷阱。

见此辄自喜,魂梦亦清净。

告我同学者,谨勿落此径。

形式: 古风

寄端砚与樊茂实因作诗以遗之

端溪石砚天下奇,紫光夜半吐虹霓。

不同凡石追时好,要与日月争光辉。

韬藏久矣不敢用,惟恐翰墨污染之。

樊子文章有馀地,汪汪万顷谁敢窥。

赠君此砚勿轻弃,经史妙处其发挥。

飞流溅沫满天下,要使咳唾皆珠玑。

形式: 古风

清暑

碧纱灯照素屏风,满院凉生秋意浓。

谁信人间五六月,清寒如在玉壶中。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