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同年俞副使浚之四川兵备

控带西南坐上游,安危须共主分忧。

蜀人到老怀张咏,边计从前仗武侯。

地远乌蛮耕更早,天高白帝镇横秋。

雪山不见南来雁,书寄同年几日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此诗《送同年俞副使浚之四川兵备》由明代诗人王鏊所作,通过对西南地区地理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勉励之意。

首句“控带西南坐上游”,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四川作为西南地区的战略要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犹如一条纽带,连接着整个西南地区,处于上游位置,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价值。这一句既展现了四川的地理优势,也暗示了友人即将前往的职位之重要性。

接着,“安危须共主分忧”一句,直接点明了友人此行的责任重大,不仅需要关注地方的安宁与稳定,还需要与当地官员共同分担治理的重责,体现了对友人使命的肯定与期待。

“蜀人到老怀张咏,边计从前仗武侯”两句,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与期许。张咏和诸葛亮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治国理政能手,这里借以表达对友人能力的认可,并希望他能够像这两位先贤一样,为地方的治理贡献智慧与力量。

“地远乌蛮耕更早,天高白帝镇横秋”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四川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乌蛮之地的早耕反映了当地人民勤劳的生活态度,而白帝城的雄伟则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这两句既赞美了四川的自然风光,也寓意着友人将面临的新挑战与机遇。

最后,“雪山不见南来雁,书寄同年几日收”两句,以雪山与南来雁的景象,营造了一种远离家乡、孤独前行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平安的关切与思念之情。同时,诗句中的“书寄同年”则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友人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与同僚们共事愉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历史典故,既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蕴含了对友人使命的深切期待与祝福,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送夏璪下第还江阴

家声戚里流传久,才气科场挺出殊。

自昔昆山誇片玉,一朝沧海得双珠。

市中定价谁高下,暗里朱衣信有无。

归去江头养神骏,春风历块看过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送白进士金归省

才思澜翻涌若潮,青年头角见嶕峣。

一门袍笏还追李,八叶箕裘正媲萧。

发轫早收仙桂籍,过家还下采菱桥。

荣归况是江南乐,不用临岐赠柳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送陈瑞卿之临清兵备

北来作镇重才猷,齐鲁权兼坐上游。

官职朝廷犹耳目,地形中国是咽喉。

搴帷尚记来时面,借箸应烦席上筹。

春入四郊狐兔灭,月明还上庾公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张叔亨御史按云南

平生高义想穹窿,京邸年来会面重。

清论坐中消客气,威棱行处慑妖踪。

泷江行李来时路,僰道音书到日封。

乌府深严公事少,日长谁与坐从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