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郑用锡的《偶咏》描绘了一幅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画面。首句“檐檐无事掩柴扉”写出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门扉轻掩,仿佛与世隔绝。接下来,“草长阶前藓自肥”描绘了阶前青草茂盛,苔藓滋生,自然生机盎然。
“扫叶时开元亮径”描绘了诗人扫除落叶,开辟出一条明亮的小径,体现了他的勤劳和对生活的热爱。“灌园早息汉阴机”则借用了汉阴耕读的典故,表达诗人早起浇灌菜园,享受田园乐趣,忘却世俗劳碌。
“满腔春意心常在”表达了诗人内心充满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知识的追求,即使在简朴生活中,也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一穗书灯愿不违”则是诗人对读书愿望的坚守,哪怕只有微弱的灯光,也要坚持学习。
最后两句“退院我同僧寂寞,只应兀坐到斜晖”揭示了诗人虽然退居山林,与僧人共处,但内心并不孤单,反而享受这份宁静,愿意静静地坐着直到夕阳西下。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热爱学问的生活态度,展现了清雅脱俗的文人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