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试院重九冯子良先生询赋诗索和和韵二首(其一)

岂有登高作赋才,论文且喜共衔杯。

雁声忽报秋将老,鸿爪曾留客再来。

千里相逢萍水合,重阳又见菊花开。

新交旧主殷勤甚,送抱推襟日几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吉州试院重阳节时与冯子良先生相聚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文人雅趣。

首句“岂有登高作赋才”,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冯子良先生才华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两人在此重阳佳节的相聚并非偶然,而是志同道合的文人之间的缘分。接下来,“论文且喜共衔杯”则点明了聚会的主题是探讨文学,饮酒畅谈,体现了文人之间交流思想、分享情感的愉悦氛围。

“雁声忽报秋将老,鸿爪曾留客再来”两句运用了自然界的景象来渲染气氛,雁声预示着秋天的来临,而鸿爪则是古人借以表达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再次相聚的期待。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季节的更迭,也寄托了对友情长存、再聚有期的美好愿望。

“千里相逢萍水合,重阳又见菊花开”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千里之遥的相遇仿佛是偶然中的必然,而重阳节的菊花盛开,则象征着友谊的持久与美好。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巧妙地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融入其中,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最后,“新交旧主殷勤甚,送抱推襟日几回”则直接描绘了聚会中的人际交往场景。新老朋友间的热情相待,频繁的交谈与互动,展现了聚会的热烈与和谐。这里不仅体现了人际关系的温暖,也反映了文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和相互尊重的精神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重阳节聚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文人间的深厚友谊、对文学的共同热爱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286)

金武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吉州试院重九冯子良先生询赋诗索和和韵二首(其二)

节义文章夙所崇,此邦教泽溯流风。

秋声谁赋欧阳子,正气犹存信国公。

赖有汝南精月旦,定知冀北快群空。

丹黄偶暇挥吟笔,馀勇争誇矍铄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子良先生酬诗二律和韵奉答(其一)

跌宕湖山自在身,超超大雅独扶轮。

文章名世无馀子,治谱传家有替人。

桃实长添方朔寿,梅花近接岭南春。

更欣三度重游地,一度风光一度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子良先生酬诗二律和韵奉答(其二)

健笔能将万象包,漫劳酬韵费推敲。

闻名久已钦诗伯,述祖何期本世交。

飞将文坛真大树,程材艺苑重前茅。

匆匆指日归桡放,回首园林肯暂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张君小琴惠诗二章即和原韵奉答(其一)

客邸何堪岁月催,幸逢旧雨共追陪。

壮怀渐向风尘老,好句都从阅历来。

酬韵又添诗草富,衡文更见榜花开。

重阳莫作登高赋,且尽筵前浊酒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