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南朝陈代诗人陈叔宝所作的《有所思》其二。诗中描绘了主人公对远方思念之人的深切情感,通过山水、风月等自然景象的对比,表达了离别之苦和对相聚的渴望。
首句“杳杳与人期”描绘了与思念之人约定的遥远距离,暗示了两人相隔千里的现实。接着,“遥遥有所思”进一步强调了思念之情的深远,即使在千里之外,心却始终牵挂着对方。
“山川千里间,风月两边时”两句,以山川和风月为背景,形象地展示了空间与时间的距离感。山川阻隔,风月不同,象征着两人虽身处两地,但心中却有着共同的月光和风声,彼此的心灵相通。
“相对春那剧,相望景偏迟”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春日里,两人相对而坐,情感炽烈;夜晚相望,时光显得格外漫长。这两句通过季节的变化,细腻地刻画了情感的浓烈与等待的煎熬。
最后,“当由分别久,梦来还自疑”表达了长时间的分离后,梦境成为了寄托情感的方式,但又因现实与梦境的差异而产生疑惑。这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整首诗以深情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在时空距离下情感的挣扎与期盼,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