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才听鸣蜩叶底声,倏闻振羽草根吟。
物情感我千丝鬓,时事萦人一片心。
读易床头新课业,回文机上旧光阴。
客怀休用嗟畴昔,更老那知得似今。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感受物我交融之美,以及对时事的深切关怀。开篇"才听鸣蜩叶底声,倏闻振羽草根吟"两句,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夏夜中蛙声与鸟鸣交织的和谐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声的敏感与欣赏。
接着"物情感我千丝鬓,时事萦人一片心"表达了诗人对于周遭万物之情感受和对时代变迁之深切关怀。这里的“物情”指的是自然界中一切生命体的感情,而“时事”则是指社会、国家大事,诗人将个人情感与时代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其深沉的情感世界。
"读易床头新课业,回文机上旧光阴"两句,则描绘了一种静谧的学问生活。诗人在床头研读经典(《易》即《易经》),机上则是指书案或写字台,在那里回顾往昔的光阴。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学术追求,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情怀。
最后"客怀休用嗟畴昔,更老那知得似今"两句,表达了一种对过往岁月的留恋和对未来日子的无奈。诗人以客居之身回望过去,不禁感叹时光易逝,而未来又将带来什么,则不得而知。这里的“更老”意味着时间在流逝,生命在消减,这种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有限的体悟,充满了诗人内心的哀愁。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邃的思想表达,展现了一位宋代文人的文学才华与精神世界。
不详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北帝东皇竞化工,六花吹满鬓毛松。
谁令霓卫铺张晓,来与牛鞭断送冬。
宝历明朝新纪凤,珠宫昨夜起骊龙。
驱寒乞取酒泉郡,何必荆州万户封。
一壑冯夷宅,五丁盘古开。
天将作甘澍,地岂著浮埃。
梭化雷陂去,槎乘星渚来。
犹疑真隐在,搜访莫徘徊。
旅顿饭足饱,村帘酒莫赊。
暮龄嗟客路,春事属山家。
蕨长竹将笋,梅残李始花。
问翁何处去,岭外有烟沙。
不夜城头著此亭,东皇幻化一何神。
相将莲炬催芳夕,来俾梅花作好春。
自腊月前尤可喜,觉西风外已无尘。
衔枚晓奏鹅池捷,为问和门有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