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青弋江

群山如接髺,青青渡陵阳。

山平水界途,一苇兹用航。

锦石灿沙屑,晴洲郁兰芳。

甫听棹讴响,劳躅渺已忘。

马目眩水色,客鬓愁波光。

人马一时渡,去路如川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渡过青弋江时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首句“群山如接髺,青青渡陵阳”以比喻的手法,将连绵起伏的群山比作接髺,形象地展现了山峦的连贯与青翠。接着,“山平水界途,一苇兹用航”描述了江面的平静与旅途的简陋,一叶扁舟承载着行旅的艰辛。

“锦石灿沙屑,晴洲郁兰芳”两句,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江边的美景:锦石在阳光下闪烁,沙粒中夹杂着色彩斑斓的石子;晴朗的洲地上,兰花散发出浓郁的芳香。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宁静。

“甫听棹讴响,劳躅渺已忘”则表达了诗人听到划船声后的放松与忘却疲劳的心情,仿佛所有的劳顿都随着江风消散,心灵得到了释放。接下来,“马目眩水色,客鬓愁波光”两句,诗人通过马儿和自己的反应,进一步描绘了江水的清澈与波光粼粼,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岁月催人的感慨。

最后,“人马一时渡,去路如川长”总结了整个渡江的过程,既表现了旅途的漫长与未知,也蕴含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巧妙抒发,展现了渡江这一日常场景背后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哲思。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山中

忘山意已起,有我心犹滞。

鸟语落檐花,飘来著襟袂。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霁]韵

重过青阳

车幨卷朝日,初见九子山。

山容昔相识,草草曾跻攀。

竟辜栖真愿,稍谙触热颜。

一发尘累缚,坚如系天闲。

玄关古荡辟,不至人自顽。

蹉跎百岁中,没齿皆等閒。

驱车过之去,何时复来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江馆

宾馆梦阑珊,征程次第间。

新愁倾柏叶,旧约抚刀环。

江上千帆雨,淮南一桁山。

谁怜衰柳色,憔悴不胜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渡江之皖城

舲舷轻一叶,横渡正惊风。

去岸辞罗刹,同帆揖皖公。

九江淮垒接,一柱海门通。

尚想周公瑾,当年作镇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