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姝媚(其三)姜石帚馆水磨方氏,会饮总宜堂,即事寄毛荷塘

酣春青镜里。照晴波明眸,暮云愁髻。

半绿垂丝,正楚腰纤瘦,舞衣初试。

燕客飘零,烟树冷、青骢曾系。

画馆朱楼,还把清尊,慰春憔悴。离苑幽芳深闭。

恨浅薄东风,褪花销腻。

彩箑翻歌,最赋情、偏在笑红颦翠。

暗拍阑干,看散尽、斜阳船市。

付与金衣清晓,花深未起。

形式: 词牌: 三姝媚

翻译

春天醉人的景色中,她在明亮的湖水中照镜子,晚云如愁绪般萦绕发髻。
她的秀发半绿如丝,身姿纤细如楚宫女子,初次试穿舞衣。
远方的旅人漂泊不定,曾在冷清的烟树下系马,那座华丽的楼阁曾是欢宴之地。
她独自饮酒,安慰因春色而憔悴的心,深宫中的幽香被紧紧封闭。
遗憾春风太轻薄,吹落花朵,消散了脂粉的香气。
她轻挥彩扇,歌声中满是情感,尤其在微笑和皱眉之间流露。
她默默拍打着栏杆,看着夕阳下的船只渐行渐远,集市热闹非凡。
清晨,她披着金色的衣裳,花丛中还未起身,心中满是失落。

注释

酣春:醉人的春天。
晴波:晴朗的湖面波光。
暮云:傍晚的云彩。
楚腰:形容女子细腰,源自楚国的审美。
画馆朱楼:色彩艳丽的楼阁。
清尊:清酒,古代敬酒的器皿。
离苑:废弃或远离王宫的园林。
笑红颦翠:女子的笑颜和黛眉。
阑干:栏杆,扶手。
金衣:华丽的服装。
花深:花丛深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日宴饮的画面,诗中融合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开篇"酣春青镜里",以镜喻春日之明丽,随后"照晴波明眸",则是借春光映照水波,用以形容女性的清澈眼睛。"暮云愁髻"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郁情绪,而"半绿垂丝"等句,则描写了女主人公的妩媚姿态,通过细节展现出其楚楚动人的风采。

"燕客飘零"一段,转而描述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情境,"烟树冷、青骢曾系"则让人联想到过往美好时光的消逝。"画馆朱楼,還把清尊"表达了诗人对珍惜当下美好的愿望,而"慰春憔悴"一语,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春天易逝的忧伤。

"离苑幽芳深闭"继续营造出一种幽静与孤独的情境,"恨浅薄东风"则直接表达了对春天不留的怨恨。"褪花销腻"更增添了一份物是人非的哀愁。

后段诗文"彩箑翻歌,最赋情、偏在笑红颦翠",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的笑容与歌声,再次强调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暗拍阑干,看散尽、斜阳船市"则是对宴会场景的最后描绘。

最终以"付与金衣清晓,花深未起"收尾,诗中透露出一种对过往美好记忆的留恋,以及对新一天到来的期待。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了对春光、美景和人情的珍视与感慨的诗篇,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构建,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怀。

收录诗词(342)

吴文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又号觉翁。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字:君特
  • 号:梦窗
  • 籍贯:四明(今浙江宁波)
  • 生卒年:约1200~1260

相关古诗词

三姝媚(其一)夷则商

吹笙池上道。为王孙重来,旋生芳草。

水石清寒,过半春犹自,燕沈莺悄。

稚柳阑干,晴荡漾、禁烟残照。

往事依然,争忍重听,怨红凄调。曲榭方亭初扫。

印藓迹双鸳,记穿林窈。

顿隔年华,似梦回花上,露晞平晓。

恨逐孤鸿,客又去、清明还到。

便鞚墙头归骑,青梅已老。

形式: 词牌: 三姝媚

三姝媚(其二)过都城旧居有感

湖山经醉惯。渍春衫、啼痕酒痕无限。又客长安,叹断襟零袂,涴尘谁浣。紫曲门荒,沿败井、风摇青蔓。对语东邻,犹是曾巢,谢堂双燕。

春梦人间须断。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绣屋秦筝,傍海棠偏爱,夜深开宴。舞歇歌沈,花未减、红颜先变。伫久河桥欲去,斜阳泪满。

形式: 词牌: 三姝媚

三部乐.黄钟商,俗名大石调赋姜石帚渔隐

江鹢初飞,荡万里素云,际空如沐。

咏情吟思,不在秦筝金屋。

夜潮上,明月芦花,傍钓蓑梦远,句清敲玉。

翠罂汲晓,欸乃一声秋曲。

越装片篷障雨,瘦半竿渭水,鹭汀幽宿。

那知暖袍挟锦,低帘笼烛。鼓春波、载花万斛。

帆鬣转、银河可掬。风定浪息,苍茫外、天浸寒绿。

形式: 词牌: 三部乐

大酺.无射商荷塘小隐

峭石帆收,归期差,林沼年销红碧。

渔蓑樵笠畔,买佳邻翻盖,浣花新宅。

地凿桃阴,天澄藻镜,聊与渔郎分席。

沧波耕不碎,似蓝田初种,翠烟生璧。

料情属新莲,梦惊春草,断桥相识。平生江海客。

秀怀抱、云锦当秋织。

任岁晚、陶篱菊暗,逋冢梅荒,总输玉井尝甘液。

忍弃红香叶。集楚裳、西风催著。正明月、秋无极。

归隐何处,门外垂杨天窄。放船五湖夜色。

形式: 词牌: 大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