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浪淘沙·春望》由清代诗人沈榛所作,描绘了春天里的一片生机与细腻的情感世界。
开篇“红萼吐林花”,以“红萼”点明了春花绽放的景象,而“吐”字生动地描绘出花朵破蕾而出的情态,充满了生命力。接着“望断天涯”,将读者的目光引向远方,仿佛在寻找着什么,营造了一种悠远而略带孤独的意境。随后,“迟迟旭影转窗纱”一句,通过晨光的缓缓移动,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细腻情感。
“莺唤梦魂惊睡起,宝髻初斜”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黄莺的啼鸣比作唤醒梦中人的声音,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宝髻初斜”这一细节,不仅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也透露出一种慵懒而自在的生活状态。
“拾翠倦乘车,苕递春赊”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繁忙与热闹。拾翠,即采摘翠绿之物,这里可能是指采摘春天的花草,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而“倦乘车”则暗示了人们在享受春日时光时的轻松与愉悦。“苕递春赊”,“苕递”意为繁盛,这里形容春天的景色越来越美,仿佛是借来的美好时光,强调了春天的珍贵和短暂。
最后,“东风玉马响檐牙,无限幽怀谁可语,诉与韶华”几句,将画面推向高潮。东风轻拂,仿佛是玉马在檐牙间轻轻走过,带来了春天的气息。然而,面对如此美好的春景,内心却有着无尽的思绪与感慨,这些复杂的情感无法对人言说,只能向韶华(即春天)倾诉,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情感的春天画卷,既有对外在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内在情感世界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