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华.刘健之得杨幼云、张叔宪、李亦元所藏蜀石经,又续收陈芳林、陈颂南两本,自署所居曰蜀石经斋。此外,见著录者仅黄松石、赵晋斋二家,不知尚在人间否。物聚所好,剑合会有时耳,词以祝之

成都宝刻,凤羽虬鳞,护经香球璧。

祧唐绵宋,凭证取、嘉祐开成沿革。

残珉潜曜,几胝沫、先朝耆硕。

问等閒、丰剑荆弓,尚带沧桑颜色。

前尘雁影斋空,忆酒畔春镫,醉启瑶笈。

云烟叹逝,输邺架、百衲天教成集。

晨星传本,只一二、遗珠难觅。

卜胜缘、珊网终收,更许十经题室。

形式:

鉴赏

此诗《瑶华》由清末近现代初的夏孙桐所作,旨在为刘健之收藏的蜀石经集锦祝寿。蜀石经,乃古代珍贵文献,其历史脉络从唐代延续至宋代,见证了文化的传承与变迁。诗中以“成都宝刻,凤羽虬鳞”开篇,描绘了蜀石经的精美与庄严,如同凤凰的羽毛与龙的鳞片般珍贵。

接下来,“祧唐绵宋”四字,点明了蜀石经跨越了唐宋两代的历史,是连接古代文化的重要纽带。“凭证取、嘉祐开成沿革”,则强调了蜀石经作为历史见证的价值,其内容可追溯至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风貌。

“残珉潜曜,几胝沫、先朝耆硕”一句,通过“残珉”(残破的碑石)和“耆硕”(年高德劭之人),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先贤智慧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问等閒、丰剑荆弓,尚带沧桑颜色”则将蜀石经与古代兵器并提,寓意着这些文献虽历经岁月,但依然承载着历史的痕迹,如同古代的剑与弓一样,见证了时代的风云变幻。

“前尘雁影斋空,忆酒畔春镫,醉启瑶笈”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诗意的画面,仿佛在空荡的书斋中,回忆起与友人共饮美酒、探讨学问的时光,开启珍藏的书籍,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

“云烟叹逝,输邺架、百衲天教成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古代学者辛勤编纂文献的敬佩,比喻为“百衲天教成集”,即如百衲衣般,由无数碎片汇聚而成,象征着知识的积累与传承。

“晨星传本,只一二、遗珠难觅”则感叹于古籍的稀少与珍贵,即使在众多学者中,也难以找到完整的版本,凸显了蜀石经集的难得与重要性。

最后,“卜胜缘、珊网终收,更许十经题室”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能够收集更多的古籍,建立一个容纳十部经典的大书房,象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整首诗以蜀石经为主题,不仅赞美了其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也寄托了对知识传承与未来学术发展的美好愿景。夏孙桐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巧妙地将历史、文化、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与高度敬意。

收录诗词(516)

夏孙桐(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永遇乐.东坡生日社集,题孙雪居画笠屐图

绍圣孤臣,儋州迁客,遗貌千古。

垫雨冲烟,翛然野服,想行歌还住。

春婆闲话,黎童笑逐,漫识远游章甫。

问荒庵,桄榔绿暗,憩棠到今存否。

坐朝雅集,南飞招鹤,同荐瓣香尊俎。

杖履人间,春风长在,红映疏梅庑。

南薰清秘,沧桑零落,宝笈不堪重数。

且摩挲,东皋妙墨,蠹芸爱护。

形式:

一寸金.题罗复堪三山簃校碑图

衫袖乌痕,见说耽书久成癖。

更宝珉搜异,评量虿尾,菭缣阅古,摩挲蝉翼。

毡蜡频梳剔。神游处、羽陵蠹泣。

看胼手、千本流传,自有豪情壮波磔。

静味丹铅,吾庐堪爱,依稀翠扬宅。

念赏奇联咏,谢池春早,过车怀旧,苏床尘寂。

交道论金石,增惆怅、二难剩一。

凭君问、断响人琴,薤琅栖恨墨。

形式:

春风袅娜.惺樵嗜女剧,尤倾倒于秦凤云者。值其去,用冯云月韵赋词,意属眷眷,次韵慰之

羡倾城一顾,万斛销愁。将落拓,换温柔。

话霓裳总觉,万花无色,绕梁余韵,长在心头。

凤去台空,云飘衣想,正是忺春春不留。

海上成连憯天远,门前崔护怅烟收。

笑我吴儿木石,秋娘未识,歌场冷、欲赴还休。

风如剪,月如毬。连番负了,佳约绸缪。

罢瑟清湘,望虚峰碧,散花万丈,迹胜香稠。

知音非偶,盼重来声价,红毹影靓,同觑帘钩。

形式:

水龙吟.题章价人太守铜官感旧图。曾文正初战靖港,兵挫,愤欲投水,章君援之以免。及文正卒后,乃为此图以记。其子曼仙太史出图徵题

画中如睹中兴,有清更吊寒湘水。

艰难组练,仓皇楼橹,风云伊始。

一蹶枋头,重封崤谷,谁窥天意。

剩江山依旧,功成痛定,忆慷慨,靴刀事。

当日参军蛮语,决危疑、琅琅大计。

怀沙竟挽,回天终赖,沈碎伤逝。

莽莽神州,寥寥人物,而今何世。

只闻鼙太息,惊波楚渚,又秋风起。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