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舟棠阴砦

湖尽有残渺,情知无博澜。

纵眺犹杳空,至竟济者安。

回思遇险时,分晷过亦难。

亦岂有奇画,死生听之天。

安知天矜否,此外无控抟。

一风动旬月,三日忽自阑。

未涉浪自怖,既涉焉用驩。

畏涂已数践,老命偶再全。

还家切勿诉,空遗儿女潸。

亦勿诉同列,同列已预言。

形式: 古风

翻译

湖水虽剩少许,深知无法掀起大浪。
纵目远望,前方依然空旷,最终能渡过的人又能有几个呢?
回想过去遭遇危险的时刻,每一分每一秒都艰难无比。
哪里会有奇特的画面,生死之事只能听天由命。
怎能料定上天是否怜悯,除此之外,我们无法掌控。
一阵风起,数月之久的困扰突然结束。
还未经历波涛就感到恐惧,经历过之后又何必欢欣。
多次踏足险途,侥幸保全老命。
回家后切勿向他人倾诉,徒留儿女悲伤。
也不要向同伴诉说,他们早已预料到这一切。

注释

残渺:剩余的少量。
博澜:大浪、巨澜。
杳空:遥远空旷。
济者:能渡过难关的人。
分晷:片刻时光。
奇画:奇特的画面,比喻生活中的戏剧性事件。
矜:怜悯。
控抟:掌控、控制。
旬月:十天或一个月。
阑:结束。
驩:欢欣、喜悦。
畏涂:险路、困难之地。
再全:再次保全。
儿女潸:儿女因悲伤而流泪。
同列:同伴、同事。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创作的,名为《解舟棠阴砦》。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

"湖尽有残渺,情知无博澜。纵眺犹杳空,至竟济者安。" 这几句描绘了一种寂寞而宁静的水面景象,诗人通过湖光山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情感。

"回思遇险时,分晷过亦难。"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曾经历过危险的情况,但现在已经平安无事,这种对比增添了一丝沉重的回忆。

"亦岂有奇画,死生听之天。" 这里诗人似乎在感慨命运的不可预测性,就像一幅奇异的画卷,我们的生与死都在天的安排中。

"安知天矜否,此外无控抟。" 诗中的“天”可能象征着一种超然的力量,诗人对此表示接受,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世间其他事物的超脱态度。

"一风动旬月,三日忽自阑。未涉浪自怖,既涉焉用驩。" 这几句描写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个人情感的波折,风、月、水都成了诗人情感的载体。

"畏涂已数践,老命偶再全。还家切勿诉,空遗儿女潸。亦勿诉同列,同列已预言。" 诗末几句充满了对生命的珍惜和一种宿命感,诗人似乎在劝诫着不要过多地叙述往事,而是要珍视眼前的人生,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于未来不可知的宿命观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体悟以及个人情感的复杂变化,是一篇充满哲理且情感丰沛的佳作。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遣骑迎家久稽来讯

还家家尚缅,迎家家未来。

去住两不知,安否更相猜。

偶思十年事,谁谓今岁乖。

始我离高安,述职朝天街。

中外理难必,骨肉心与偕。

同室忽分涂,老情非不怀。

入京就一列,汲汲营尺榱。

墙屋亟求完,妇子岂我催。

前知来期杳,更用辛苦为。

属以王事出,寒舲如江淮。

风霜厉宵泳,山水荐晓瑰。

六朝几宿草,事往空馀哀。

梦收儿女书,喜极睫为开。

一欣虽非实,差慰肠九回。

归帆拂惠山,良讯传荆涯。

启缄复非真,旅思弥不佳。

船门且看雪,呼僮涤荷杯。

形式: 古风

雾中见灵山依约不真

东来两眼不曾寒,四顾千峰掠晓鬟。

天欲恼人消几许,只教和雾看灵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暮经新丰市望远山

小市寒仍静,斜阳澹欲晡。

偶看平野去,不是远山无。

处处遮船住,家家有酒酤。

朱楼临碧水,曾驻玉銮舆。

形式: 五言律诗

暮宿半涂

朝日在我东,夕日在我西。

我行日亦行,日归我未归。

势须就人宿,远近或难期。

平生太疏放,似黠亦似痴。

如何今日行,不以衾枕随。

幸逢春小暄,倒睡莫解衣。

借令今夕寒,我醉亦不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