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一团娇软,是将春揉做,撩乱随风到何处。

自长亭、人去后,烟草萋迷,归来了、装点离愁无数。

飘扬无个事,刚被萦牵,长是黄昏怕微雨。

记那回,深院静,帘幕低垂,花阴下、霎时留住。

又只恐、伊家太轻狂,蓦地和春,带将归去。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翻译

一团娇软,如同春意揉捏,随风飘散不知所终。
自从长亭分别后,烟雾笼罩的田野迷茫,归来时,满目凄凉,增添了无数离别的哀愁。
无所事事的飘荡,却偏偏被牵绊,黄昏时刻尤其害怕细雨纷飞。
记得那次,庭院深深,寂静无声,帘幕低垂,花影下短暂的停留。
又担心她太过轻浮,突然间与春天一同离去。

注释

一团娇软:形容柔软而娇嫩的春意。
揉做:揉合成一体。
撩乱:杂乱无章。
长亭:古代送别之地。
烟草萋迷:形容烟雾弥漫,景色凄迷。
归来了、装点离愁无数:归来后,看到的景象增添了离别的愁绪。
飘扬无个事:无所事事地飘荡。
伊家:她,指女子。
蓦地:突然。
带将归去:带走离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邴的《洞仙歌》。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逝去时光的深情留恋。

“一团娇软,是将春揉做”,这里用了精巧的比喻,将春天的美好比作柔软可爱的事物,被细心地揉捏成形。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也传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细腻感受的情怀。

“撩乱随风到何处”,春天的景色在风中摇曳,似乎随着风儿飘散到了无所不在的地方。这两句诗勾勒出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画面,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难以把握的无奈情绪。

“自长亭、人去后,烟草萋迷”,这里描写的是一个人走后的长亭,周围是一片被忽略的杂草和烟尘。这种景象常在诗词中用来表达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孤独的哀愁。

“归来了、装点离愁无数”,诗人似乎是在描述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又有对未来的不安和恐惧。这种情绪在古典文学中常被用来表达一种深沉的悲哀。

“飘扬无个事,刚被萦牵”,这里诗人似乎是在描述一种无所依附、无从着手的情感状态,这种感觉又一次被某些细小的事情所打扰。这种描写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复杂性。

“长是黄昏怕微雨”,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黄昏时分特别的担忧,可能是因为微雨常在这个时候出现,而这种天气往往让人感到惆怅。

“记那回,深院静,帘幕低垂,花阴下、霎时留住”,诗中这段描写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场景。深院中的静谧与帘幕的低垂营造出一种封闭和私密的空间,而“花阴下”则让人想象到春天温暖的阳光透过树叶形成的斑驳光影,“霎时留住”则是对那一刻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不舍。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未来的一种担忧和不确定感:“又只恐、伊家太轻狂,蓦地和春,带将归去”。这里的“轻狂”可能指的是某种过于冲动或者不顾后果的行为,而“蓦地和春”则是在描写一种与春天自然景色相融合的情感状态。诗人担心这种冲动会让美好的事物很快离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深度和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力。

收录诗词(36)

李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神宗元丰八年,卒于高宗绍兴十六年,年六十二岁。崇宁五年,1106年举进士第。累迁翰林学士。高宗即位,擢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苗傅、刘正彦反,邴谕以逆顺祸福之理,且密劝殿帅王元,俾以禁旅击贼。后为资政殿学士,上战阵、守备、措画、绥怀各五事,不报。闲居十七年,卒於泉州。谥文敏。邴著有草堂集一百卷,《宋史本传》传于世。存词8首

  • 字:汉老
  • 号:龙龛居士
  • 籍贯:济州任城
  • 生卒年:1085-1146

相关古诗词

调笑令

双绿。淡匀拂。两脸春融光透玉。起来却怕东风触。

本是一团香玉。飞鸾台上看未足。贮向阿娇金屋。

形式: 词牌: 调笑令

清平乐.闺情

露花烟柳。春思浓如酒。几阵狂风新雨后。

满地落红铺绣。风流何处疏狂。厌厌恨结柔肠。

又是危阑独倚,一川烟草斜阳。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满庭芳

凉风吹帽,横槊试登高。

想见征西旧事,龙山会、宾主俱豪。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豪]韵

句(其十二)

为君醉倒烛花前。

形式: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