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无题后凡三首偶感燕太子丹事(其一)

火流南斗紫垣虚,芳草王孙思怆如。

淮潦浸天鱼有帛,塞庭连雪雁无书。

不同赵朔藏文褓,终异秦婴袒素车。

漆女中心漫于邑,杞民西望几踟蹰。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幅边塞景象,寓言性强,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感慨。首句“火流南斗紫垣虚”暗喻烽火连天,战乱动荡,紫垣(皇宫)显得空虚无力。次句“芳草王孙思怆如”借王孙(贵族子弟)的意象,抒发了对国家和亲人的深深忧虑。

“淮潦浸天鱼有帛”写淮河洪水滔天,象征着战乱带来的苦难,鱼儿在水中挣扎,犹如帛书(信件)难以传递,暗示了音信阻隔。接下来的“塞庭连雪雁无书”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信息不通的悲凉,连大雁都因战事无法传递家书。

诗人通过“不同赵朔藏文褓,终异秦婴袒素车”这两句,将自己与历史上的悲剧人物赵朔(《史记·赵世家》中的人物,无辜被杀)和秦婴(秦王子婴,降汉后裸身乘车)相提并论,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无辜受难。

最后两句“漆女中心漫于邑,杞民西望几踟蹰”,“漆女”和“杞民”分别源自《左传》和《诗经》,都是忧患意识的象征。漆女心中充满忧虑,而杞国人民西望(可能指京城方向)却只能徘徊不前,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边塞景象为背景,寓言手法丰富,情感深沉,展现了元末明初动荡时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人生感慨。

收录诗词(287)

王逢(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 字:原吉
  • 籍贯:元明间常州府江阴
  • 生卒年:1319—1388

相关古诗词

书无题后凡三首偶感燕太子丹事(其二)

塞空霜木抱猿雌,草暗江南罢射麛。

秦地旧归燕质子,瀛封曾畀宋孤儿。

愁边返照窥墙榻,梦里惊尘丧韘觿。

莫谶《白翎》终曲语,蛟龙云雨发无时。

形式: 七言律诗

书无题后凡三首偶感燕太子丹事(其三)

几年薪胆泣孤婴,一夕南风马角生。

似见流星离斗分,谬传灵武直咸京。

九苞雏凤冲霄翼,三匝慈乌落月情。

纵少当时赵云将,卧龙终始汉臣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董良用征士释耕所

百亩私田十尺庐,释耕为乐野人如。

陇牛瀼卧春犁后,水鸟低飞午馌余。

殷丧蕨薇元可食,秦炎种树独存书。

老予拟就庞公隐,岁暮相看两鬓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怀马文郁御史靳惟正同知兼简陆公叙薛孟式

山茶雪蕊渥丹唇,转老东风倚杖身。

彗尾封狐营窟夜,朝行高雁海天春。

磬襄鼗武知何往,瘦岛寒郊不去贫。

窃喜弧辉上弦月,一杯聊劝若为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