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

蚯蚓如嘒管,逢时土中鸣。

秋蝉抱枝死,不敢鼓秋声。

听者何无厌,忽如鸣秦筝。

大雨漂九土,旷荡空太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蚯蚓像细小的笛子,在土壤里适时地鸣叫。
秋天的蝉紧抱着树枝死去,也不敢再发出秋天的声音。
倾听的人怎么不会感到厌倦呢?忽然又像弹奏起秦地的筝声。
大雨冲刷着大地,天地间空旷而清澈。

注释

嘒管:形容蚯蚓鸣叫的声音细微如同笛声。
逢时:指蚯蚓在适宜的季节或时机。
抱枝死:蝉因季节变化而死亡,仍紧抱着树枝。
秦筝:古代中国的一种弦乐器,此处比喻蝉声。
旷荡:空旷而开阔。
太清:天空,这里指天地之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獬的《秋声》,通过对蚯蚓和秋蝉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物候特征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蚯蚓如嘒管”以蚯蚓的细微声音比喻秋声的低微,形象生动;“逢时土中鸣”则点出秋意渐浓,万物准备凋零的时节。接下来,“秋蝉抱枝死,不敢鼓秋声”通过秋蝉的沉默,寓言了对秋日肃杀气氛的畏惧。

“听者何无厌,忽如鸣秦筝”两句,诗人感叹听者对秋声的感受复杂,既有欣赏也有厌倦,忽然间又觉得这声音如同秦筝演奏,带有一种凄美的音乐效果。最后,“大雨漂九土,旷荡空太清”描绘了大雨过后,天地间一片空旷,秋声显得更加清晰,与前文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秋声的独特感受,既有对生命消逝的感慨,也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简洁,情感深沉。

收录诗词(433)

郑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 号:云谷
  • 籍贯:虔化
  • 生卒年:1022——1072

相关古诗词

荆江大雪

长鲸戏浪喷沧海,北风吹乾成雪花。

漫空倾下不暂住,三日不见金老鸦。

天工斗巧变物境,玉作荆州十万家。

须臾堆地厚一尺,直疑天漏亡由遮。

白头老柏最崛强,压折铁干纷鬖髿。

竹屋夜倒不知数,但闻走下雷霆车。

南方瘴土本炎热,经腊犹生碧草芽。

忽遭大雪固可怪,冻儿赤立徒悲嗟。

青钱满把不酬价,斗粟重于黄金沙。

此时刺史颇自愧,起望霁景殊无涯。

有民不能为抚养,安用黄堂坐两衙。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虾蟆

积雨腐万物,吾庐亦颓压。

虾蟆何无厌,短腹犹呼渴。

吾欲携两股,掷之沧海阔。

惧其渴太甚,跳去食明月。

形式: 古风

送人东上

骐骥太俊不得驭,尘埃尚走高阳翁。

奇文泣下鬼神血,高议凿开天地聋。

平明仗剑背我去,老蛟奋鬣归江东。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送元待制知福州

常公廊庙姿,龙节殿南区。

凿开文章源,儒学比蜀都。

仪仪天章老,秀色发东吴。

相望三百载,还拥朱轓车。

风帆入天境,云际如飞凫。

到郡省风俗,少住使君旟。

邦人爱文字,小吏亦诗书。

欧生死北土,仙山失璠玙。

魁怪遂横行,圣人恶夺朱。

愿公正礼法,引之君子涂。

骙骙万马群,必有真龙驹。

它时杨得意,自可荐相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