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出塞曲二首(其二)》,由明代诗人孙伟所作。全诗以边塞生活为背景,描绘了将士们在艰苦环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首句“军人莫采芑,佳人莫梦兰”,以“芑”和“兰”为喻,分别象征着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与闺中佳人的思念之情,点明了主题。接着,“采芑地不生,梦兰徵验难”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边塞环境的恶劣与相思之苦难以言表。
随后,诗人通过“即戎有简书,内私置若干”两句,揭示了军旅生涯的严酷纪律与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接下来的“城边戈可枕,塞上雪可餐”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生活的艰苦,战士们甚至可以将兵器作为枕头,以雪为食,展现了他们面对困难的坚韧与乐观。
“寄衣是何日,缩肉且忍寒”两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对自身困境的无奈。在这样的环境下,战士们只能忍受寒冷,期待着有一天能收到家人的衣物。
“烽火时一红,泪落山鬼间”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战士们的悲伤情绪。每当烽火燃起,战士们的眼泪便如山间的泉水般涌出,表达着对和平的渴望与对亲人的思念。
最后,“重气自轻生,而暇忧摧残”两句,体现了战士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生命,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无暇顾及个人的痛苦与挫折。这种大义凛然的精神,令人动容。
“君看交河水,万马饮不乾”以交河水为例,说明了边塞战士们如同万马饮水,永不干涸的精神状态。他们面对困难,永不放弃,展现出极高的士气与决心。
“愿河向东流,东流近长安”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团圆的向往,希望边塞的河水能够流向东方,最终抵达长安,象征着边疆战士们对家乡的思念与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边疆战士们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对国家、对家乡深沉的爱与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