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厜㕒峭壁耸云端,高阁千寻俯激湍。
隔岸潮声凭槛听,过江山色卷帘看。
雕盘寥廓秋风急,帆入空濛夕照残。
极目长天杳无际,楚云漠漠不胜寒。
这首诗描绘了观音阁的壮观景象,位于高峻峭壁之上,仿佛直插云端。阁楼高耸,从千寻之高俯瞰下方湍急的水流。诗人倚栏而立,不仅能清晰听到对岸潮水的声音,还能纵览两岸变换的山色,如同画卷般展开。秋风在寥廓的空间中呼啸,夕阳下,帆影在空中若隐若现。极目远眺,天边无垠,唯有楚地的云层弥漫,带来阵阵寒意。整体上,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观音阁的雄伟与周围的自然景色,传达出一种苍茫辽阔的意境。
不详
清代诗人。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成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
悠悠棹扁舟,泛泛清溪曲。
夕阳淡平林,长空下孤惊。
村远断人烟,言就芦洲宿。
遥忆忍饥人,日晚餐杞菊。
冲寒过野塘,到寺日将没。
斋厨动微烟,高松落残雪。
欲共枯禅语,相对无言说。
涧水合众派,亭遇泻潺湲。
水石本无声,相触偶成喧。
清冷契真性,静听欲忘言。
因思洗耳翁,犹厌瓢声烦。
破楚门西更向西,画船双桨白公堤。
人家临水花为市,僧舍沿山石作梯。
弱柳似随歌扇拂,好莺偏傍舞筵啼。
讨春年少情难尽,不许亭亭日色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