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宜春堂屏徐给事贲所画春云叠嶂

休文堂前花满枝,风物四时春更宜。

前年三月宴客时,坐上才杰皆能诗。

众中独许姑苏客,千里江山贮胸臆。

醉来意气为倾倒,写出层层好山色。

素屏十尺粉垩鲜,千岩万嶂含春烟。

客子疑行灞桥路,人家似住武陵源。

山僧投寺乱松里,山下鸟啼人未起。

柴扉日出扃薜萝,渔网波生撒江水。

楚水湘云互蔽亏,渚宫隔岸遥霏微。

东崦晴岚西崦雨,何处长歌樵子归。

亭下流泉春浩浩,上有居人往来道。

相过总是看山来,衣冠虽别情皆好。

主人爱玩不下堂,清晨扫地坐焚香。

晴看似见孤云起,莫对疑闻细草芳。

夫君平生于我厚,记君新吟常在口。

长干一去无尺书,谩对此图嗟妙手。

一从作吏此事废,从前画癖今除否。

遥知紫陌红尘下,每为云山一回首。

人生适意在杯酒,万事浮云亦何有。

君乎何日归去来,画里青山待君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沈氏宜春堂屏风上徐给事贲所绘的春云叠嶂之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画作的生动与意境。首句“休文堂前花满枝”引入画面,犹如置身于繁花盛开的春天。接着,诗人回忆前年三月的宴会上,才俊们聚首,其中一位姑苏来的客人尤为出色,他的诗才横溢,将千里江山的壮丽景色融入诗篇。

画中的山水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如同“千岩万嶂含春烟”,让观赏者仿佛行走在“灞桥路”和“武陵源”。山间僧侣、鸟鸣、日出以及渔网撒江的场景,增添了宁静与自然的气息。诗人感叹画工的高超技艺,将楚水湘云的对比和远山近景的层次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感慨自己与友人因仕途而疏远,但仍怀念彼此的情谊,赞赏画作中的山水之美,期待友人早日回归,共享画中美景。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认为人生在世,应以欣赏美景和畅饮为乐,将世事看淡。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对画作的描绘,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士大夫对于艺术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512)

张羽(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倪元镇画竹沈御史所藏

云林之子有仙骨,平生好洁如好色。

纷纷浊士等虫沙,呜呼瓒也何由得。

忆昔常登清掞堂,鹊尾炉爇龙涎香。

绍京妙墨僧繇画,示我不啻千明榼。

人间万事如飞电,洗玉池空人不见。

季子城东土一抔,何人为著黔娄传。

绣衣使者骑青骢,曾听《竹枝》湘水东。

归来见此若梦寐,巴陵洞庭生眼中。

江湖豪翰今零落,君得此图良勿薄。

愧我题诗忆故人,黄鹤何年下廖廓。

形式: 古风

王元章墨梅

王郎志奇貌亦奇,与世落落噤莫施。

一朝骑牛入都市,关吏不识谁何之。

归来老作会稽客,干戈欻起西南陲。

青袍白马风尘里,越州城边战不已。

雄襟自许鲁仲连,一箭无成身已死。

世上空余写墨花,只将名姓花光比。于乎!

人生有才不尽用,古来埋没皆如此。

形式: 古风

钱舜举溪岸图

忆昔至元全盛日,天子诏下征遗逸。

吴兴八俊皆奇才,秀邸王孙称第一。

一朝玉马去朝周,诸子声名总辉赫。

岂知钱郎节独苦,老作画师头雪白。

江南没骨传者稀,钱也得法夸精奇。

晴窗点染弄颜色,得钱沽酒不复疑。

今人祇知重花鸟,岂识此图夺天巧。

玄云抱石雷雨垂,苍山夹水龙蛇绕。

岸侧溪回共杳冥,蒲稗深沉映鱼鸟。

渔舟乍随远烟散,客子竞渡澄江晓。

自云布置师北苑,只恐庸工未深了。

卷余更有魏公题,字拟钟王差未老。

郑侯得之恐神授,使我一见喜绝倒。

双溪流水清何极,城外南山空黛色。

文章翰墨何代无,二子俦能蹑其迹。

为君题诗三叹息,于乎古人难再得。

形式: 古风

胡廷晖画

画师我识吴兴胡,身长八尺苍髯须。

目光至老炯不枯,藻绘万象穷锱铢。

大儿十岁能操觚,小儿五岁能含朱。

得钱但供酒家需,时复纵博为欢娱。

魏公家藏《摘瓜图》,妙笔奚翅千明珠。

胡一见之神顿苏,以指画肚潜临摹。

落笔便与前人俱,祝融撑空阁道孤。

朝云暮雨相萦纡,中天碧瓦仙人庐。

下有桃源风景殊,鸡犬似是先秦余。

浔阳野客山泽臞,自从丧乱遭穷途。

幸逢治世容微躯,尧舜亦有巢由徒。

已办小艇长须奴,便欲往从渔父渔,江湖此境何地无。

形式: 古风